《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
作者:李笑来
还没看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听很多人提起过这本书,让我不禁想一探究竟,这本书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宝藏,让人如此神往呢?
作者开篇首先对这本书进行了定位:
1、这本书不是时间管理书籍
2、这本书不是成功学书籍
3、这本书不是心灵鸡汤式的书籍
4、这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籍
5、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
本书的很多文字都需要读者耐心读到最后再做判断,而非看到只言片语就进入抗拒状态。
看完这些,我就更好奇了。
市面上时间管理的书层出不穷,对于如何管理时间,各家各派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而李笑来老师却提出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仔细想来也是,小时候,特别渴望过年,可是时间会因为你的渴望而流逝吗;长大参加工作了,特别期盼早点到下班,但时间可不会乖乖听你的;当你忙得焦头烂额,又发现到了deadline,求老天再给你一点时间,时间可不会顾忌你的感受。
一天时间就是24个小时,如何充分利用这24小时,就看自己如何确定优先级事情,和时间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以下三点是我感触深,特来分享
直面困难:
“现实生活中,在学习上,准备托福考试时只做阅读和听力,但不练习口语和写作;在工作上,做项目计划时只讨论做什么却从不提及怎么做;生活中,总是把“我爱你”挂在嘴边却从来不花时间想想恋人真正的需要……这些问题都源自于同一个习惯:专做简单的,回避困难的。”
对照老师说的这些情况,发现自己也总是在回避困难,一般自己把每日计划列在纸上,把最重要的事写在最上面,可是在执行的时候,一看到那个最难的就心生畏惧,感觉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完,于是自己总倾向于选择,先把其他几分钟的事情搞定,然后留下一整块时间来做最重要的事,可事与愿违,小事是做不完的,做完一件再来一件,等到临近最后期限,不得不开始最重要的事了,就差不多要熬夜了。此深刻教训,望自己不要再犯,在选择先做哪件事时,跟自己说会话,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或者规定好这件事从什么时间开始,设个闹钟。(允许自己不完美,不求每次都能做到,但求每次都能发现,然后开始去做)
人们常常倾向于躺在自己的舒适区,而不愿走到学习区,但只有走到学习区,你能休息的范围才会变得越来越大,你能去的地方才会越来越远。
关于思考:
关于如何来有效思考,书中给出了一个语言辅助工具。
禁止说:(废话)
……本来就是嘛。
我发现……还是有些道理的!
要是……就好了!(但……)
自己比较常用的是“要是”句型,但自己又听不得别人说,前两天办公室的大姐说,要是我像你这么大,也就去学英语了。当时没忍住,直接说,现在也可以啊,很多老爷爷老奶奶都在学英语。还好她没再继续找借口了,有时想想,如果一个人喜欢找借口,就算你把解决方案放在他面前,他也能找出一万种借口,然后你就无语啦,这种事还是得靠自己想清楚。“要是”句型就是在找借口,借口找得多了,不会去行动,也不会去思考,自己也要检视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在说。
那平常说哪些话会促进思考呢?以下列举三条:
……是一回事,而……是另一回事。(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看起来像……可是……(追求深层次的原因)
……其实很可能与……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学会质疑,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
平常要尽可能地避免说禁止的话,经常练习促进思考的句子,让自己思考更多。思考是为了让自己有判断力,更加明晰怎样才是对自己好的。
兴趣:
我之前在工作时,经常会想是不是因为这不是我喜欢做的事,所以不顺心;如果我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可是工作找着找着却根本没发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书中的一句话解释了我的困惑:人们并不是对自己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喜不喜欢做一件事无关乎兴趣,和能力倒是很相关。(关于老师说的一个例子:跑调的人通常不大喜欢与朋友一块去唱歌,然而我就是那个跑调的,而且还是麦霸,跟我朋友讨论了一下,她说可能是没有人打击我)所以当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做好当下的事,认真地做,会发现乐趣其实也不少。
时间,你好,我们好好做朋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