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春节的第一周,社交媒体上的热点更迭不断。
才刚刚看完成龙大哥的 “duang duang”笑得直不起身,那边厢网友们就因为“蓝黑”和“白金”把世界上的人们内斗成两大阵营。没多久,柴静的雾霾调查一出来,大家就开始深刻地思考我们身边的环境和环保话题,在那个视频之后,我们记住了这样一组数字——“12369”。
社交媒体上的热点总是变化得十分迅速,而在此前却从未像今天这般,一周之内有数个热点话题的出现,它们淹没了微博,也同时刷爆了朋友圈,几乎所有营销号都要利用它们为热点,吸引受众和粉丝,不得不说,这忙坏了我身边一群运营社媒账号的朋友。
话没说完,本人微博和朋友圈又被另一热点刷屏了,来自宝岛台湾操着一口台腔的男生“谷阿莫”录制一系列“xx分钟看完xx电影”的吐槽视频,让人忍俊不禁,一口气看完十集省下数十小时直呼过瘾,笑爆肚子的同时,也折射出我们这群被互联网惯坏的人们越来越喜欢简短,暴力,快餐式的文化了。(这里附上他的微博 @谷阿莫)
过去,一个热点话题可以让大街小巷的邻里街坊聊上一周甚至半个月,而现在一个热点话题基本智能维持2到3天。为什么?
因为社交媒体缩短了人与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也同时赋予了人们媒介权力,让人们可以发出声音,它改变了人们的传播结构。过去,我们因为信息传达的不对称,还有空间、时间的阻隔,人们的交流只能维持在仅有的身边的几个观点,也许在那时,一周,才能得到别人从他处带回来的观点,而且还是主流的官方的。于是乎,热点的持续时间很长,因为人与人很遥远,一个话题需要探讨的时间也很长,要不然新的观点从何而来?
而如今,社媒的出现,一个热点的出现,会随之诞生数千万民众对此的声音,伴随着转发,层层递进,扩散开去,过去在一周之内才能看到的信息,如今,你只要打开微博或者朋友圈,手指一下拉,就能读完。是褒是贬,是赞是踩,是感谢还是没有帮助,一目了然。
社交媒体让信息传达加快,也让信息深化的门槛降低。这是这个信息时代的伟大之处,它的的确确在“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它也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大v,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一点一滴地改变这个世界,要知道即使是你的一个小小的“赞同”,也同样在扭转一个事件的方向。就像云图里所说的“没有这小小的水滴,哪来这惊涛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