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感”的基本原则是,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顺应老天的事。
缺乏“界限感”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索取不愿分享,总是命令不愿商量,总是发泄不愿包容,总是破坏不愿维护……
--------来自百度
想想今天早晨的情景。这一周学校安排学农,要求早7:50在院士港分校集合,离家大约15分钟的路程。6:15把女儿叫起来洗漱,我则一边忙着洗漱一边想着提醒女儿不要落下物品,学农在即墨区,开车得1个半小时,我无法送过去。女儿其实比较反感我的唠叨,她昨天已经收拾好物品,按照要求,该准备的物品她爸爸也都给她找出来了,需要我签字的也签好了。所以,听我再次强调,她有点不耐烦。我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人格形成阶段,比较强调自我。当我把4只口罩装到她的箱子里时,她实在忍不住了。
“妈妈,你觉得我有那么笨,会忘了带口罩吗?”
我听出了女儿话中的意思:我不信任她。为了使我的行为合理,我说:“我知道你一定会带,只是预防你万一打喷嚏弄脏口罩没得换。”
女儿:“我怎么就会打喷嚏?”
我:“农村,花粉、草屑、霉菌多,容易过敏。我还给你带了抗过敏药。”
其实,昨晚,孩子主动找我查看小药包里的药,已经准备的完善了,只是孩子要离家,我还是忍不住担心。
女儿看起来不太认同,撇撇嘴,吃饭去了。
把女儿送到院士港分校,回来的路上,我想起来“界限感”这个词。我早晨帮女儿带口罩这个行为,还是因为对女儿的不信任,我不信任她会自己收拾东西,不信任她自己的计划统筹能力。我没有尊重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愿,强行给她带了口罩,应该也算是侵犯了她的界限感。想想,平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总有以“为你好的理由”做着侵犯孩子的事情,比如吃饭时她吃饱了,我却劝她再吃点,侵犯了她身体的界限,结果她吃撑了。干涉孩子交朋友,非得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与成绩好的孩子交往,等等。为人父母,得经常反省自己,学着保护孩子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