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引领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 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 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双高计划”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打造高水平“双师型”队伍,应以师德为灵魂,从职业品质、专业素养、教育素养、服务素养等四个维度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一)职业品质
职业品质是一种具有职业意义的个性品质,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结构的灵魂。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品质以师德为精神核心,可分解为政治素质、职业特质、职业理念与态度。教师的政治素质是关乎“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站稳政治立场,立德树人,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特质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展现出的稳定心理特征,亲和力、领导力、逻辑思维严谨和注重教学反思等都是教师所必备的特质。职业理念与态度是教师对待教育教学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注人才培养的新思想、新理念,树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观;能以良好的教育示范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等。
(二)专业素养
专业性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水平要求教师具备四种知识:一是专业领域知识,教师要关注专业发展前沿动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的实践指导知识;二是行业发展知识,熟悉本行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技能、理念,了解行业发展规划;三是职业发展知识,关注社会人才需求趋势,熟悉本专业的职业群及职业资格与标准。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应具备以下四种能力:一是专业实训能力,教师能对本专业的单项实训、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进行科学开发与有效组织;二是企业实践能力,教师能胜任企业岗位工作,具有熟练的岗位技能,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三是执业能力,教师具有高校资格证书和相关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或工作经历;四是校企合作能力,教师在行业企业有一定的影响力,有能力推动校企合作。
(三)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是高职院校教师的核心能力,也是其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集中体现,其构成可归结为教育知识与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建设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具备四种知识与能力:一是教学知识与能力,即掌握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全过程评价学生的发展;二是心理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即熟悉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并掌握相应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三是通用知识与能力,即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与安全知识,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能力等。课堂教学能力是高职教师教育素养的核心,也是高职教师的首要职业能力,可细分为三种能力:一是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即科学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制定评价方案等,并能在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二是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即能有效组织管理课堂,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三是教学评价能力,即能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科学评价,并及时作出调整与优化。高职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专业性特征明显,教学建设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教育素养之一,要求具备三方面能力:一是教学改革能力,即承担教改项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二是专业建设能力,即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的信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团队建设能力;三是课程建设能力,即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来优化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改革、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独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等。
(四)服务素养
服务素养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教师的服务素养可划分为研究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是教师提供社会服务的基础,要必备三方面能力:一是技术创新能力,即围绕专业难题和技术难点开展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获得发明专利等;二是项目开发能力,即开展产学研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反哺教学;三是成果提炼能力,即能将研究成果提炼成报告、案例、论文等。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教师研究创新能力在社会领域的实践与应用,主要表征为技术服务能力、培训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培训服务能力主要指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社会培训;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指开展地方文化研究,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