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阅读策略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把阅读策略的学习作为显性目标,把理解课文作为一个隐形目标,但隐形目标是贯穿整个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在核质。这两条线有机交融、整体推进。学生在阅读时思维充分打开了,提的问题更多、更好了,是我们学习阅读策略单元的最终目的。
其中,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设计为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以及引导学生学习针对课文部分和全文提问的方法。在导入环节,我从单元导读页入手,帮助学生读懂信息再参与到阅读策略的学习中。第二个环节我通过麻吉星的计时功能给了学生充足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自然阅读中调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并在疑问的地方旁边标注上“?”。第三个环节梳理问题,学生把问题写到便利贴后,我充足利用教材资源,借助课后题2中的“问题清单”和泡泡里的话帮助学生明白提问可以针对部分,也可以针对全文,进而小组合作梳理问题清单,对小组问题进行分类。最后一个环节学方法用方法,课后让学生对课外阅读片段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提问。
在教学提问问题的方法时,究竟问题是针对部分还是全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我利用课后习题的问题清单,先举例分析其中一个问题,向学生明确问题提出针对全文和部分的区分点,由此让学生对第二个问题进行思考,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再请生回答说理由。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于问题提出的方法在举手回答的学生的解释下进一步了解,由此我让学生对清单的第三个问题进行投票选择,数据的显示告诉我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对此还区分不清楚,因此我请抽取选择对的同学说理由,进而再次总结问题提出方法两个方面的判断标准,由此达成课堂一致。明确了提出问题的方法以后,我让孩子们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梳理,判断自己的问题提出是针对部分还是全文?再进行小组合作,把便利贴贴到问题清单的分类框里,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对于问题的分类也在内部进行了一次小讨论,最后由小组长汇总成最终的小组问题清单展示出来。在这个环节中,我对学生的自主权放的还不够,其实在上个环节我能明显感到学生对于问题提出方法的区分还不够明朗,若能够把小组们展示的清单选取其中一份有代表性的当堂进行全班讨论分析,相信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孩子们会更清晰。
正如课后线上评课老师所说,麻吉星数据的显示不仅可以体现学生的学情分析,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更加重视学生课堂的参与与学生学习成果的生成,顺应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努力让新课标要求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到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