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运用感性思维的时候,理性思维就处于被抑制状态。理性的人和感性的人,他们的思维默认状态都是感性思维,这一点没什么不同,不同的是理性思维的人一旦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像形成条件反射似的从感性思维迅速切换到理性思维,而感性的人却还是在沿用感性思维去理解问题。区别就在于感性思维的人把自我看得太重要,而理性思维的人则把自己当别人看,所以很容易就能甩掉自我包袱,不让自我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障碍物。
假如理性的人和感性的人同时在运用理性思维,两者的差别并不会很大,因为生活中的问题绝大多数要比高中的数学题目和物理题目简单得多。面对同样的问题,如果别人用理性思维,而你用感性思维,那你肯定就输在思维的起跑线上了。
但是,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一个习惯问题,我们称之为思维定势。而为了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我们就需要形成一些条件反射,就是说通过条件来触发自己的思维方式从默认的感性思维状态切换到理性思维状态。那么是什么条件呢?条件就是当你遇到问题时,想一想结果会是什么,然后从结果开始逆向思考,与结果无关的统统不用考虑,这样事情就简单了,不需要想那么多,也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让自己在千丝万缕中找不到出路。牢牢地树立“做问题的解决者”这样一个重要的信念。
自我往往就是我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障碍。没办法从感性思维切换到理性思维,就直接给自己下命令,命令自己必须把自我像甩包袱一样甩掉,让自我滚蛋!
要做问题的解决者而不要做问题的制造者。做问题的解决者是有病看病,不要无病呻吟。我就是我的船长,当操控的轮船遇到冰山或漩涡时,必须果断绕开冰山或远离漩涡,而不是在悲悯命运,让自己错失解决问题的机会。不过有问题才需要解决,没有问题自然就不需要解决。而解决问题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让问题出现,这样就不需要解决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