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5日:今天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讲到了“什么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其中,提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词“刚需”--必须需要的东西,我的理解是那种让你怦然心动、不顾一切想去实现的渴望,'desires or ambitions',what you believe you have to do.
文中提到“善于分析的人,常常能做出更优的决策;善于琢磨的人,常常有特立独行且正确的见解;他们也善于说服别人,因此有更强的影响力。对这些人而言,寻求真相就是刚需。
我想,一个人如果有了刚需,不能被满足就会非常难受,TA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的。就像南宋诗人杨万里写道的“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里出前村”。
我想,在关系当中也是这样的,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人总是能够改变或者指使别人,除非当事人心甘情愿,或者你有能力让别人心甘情愿,而那必定是耗费心力与注意力的事情。通俗地说,“谁也管不住谁”,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刚需,不会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也是所谓“真爱可遇而不可求”的地方,也是“委屈”其实通常不能“求全”的所在,因为爱你的人不会让你“委屈求全”,而不爱你的人,不会在意你是否委屈。
凡事自有定数,有的事情可以人为改变,有的事情却是你不能也没有必要力求去改变的,判断其中的区别需要不断练习、打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
想明白这些,你就会知道其实无需赋予“爱情”太多的期许与负荷,更不要去做那种“打着爱的旗帜去索取或伤害”的愚蠢之事。
明白真爱是“关注自己的成长与关注对方的成长”,你就会在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间,更容易做到坦然、宽容、不较真,不会去追问“你爱我有多深?”,因为他或她对你的爱不会仅仅因为你的不断追问就会逐渐加深的。
将心比心,如果一个人这样问你,你会是什么感觉?如果你特别爱,那是你的刚需,你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对方感受到,如果没有爱,所有的追问都是徒劳无功。倒不如“把时间当作朋友”,怀着空杯心,放下玻璃心,把贵如黄金的时间与珍如钻石的注意力用在自我探索与关注自我成长上。
变得更好,既可以回报父母的辛苦养育之恩,也对得起你拥有的、对你而言“独一无二、千金不换”的生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打磨属于自己的一技之长,力求和自己比,每次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随着时间的积累,循序渐进、变得更好,也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
“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Effectiveness means doing the right thing. Efficiency means doing the thing right. (效益就是做正确的事情,效率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把时间当作朋友》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笑来老师说“做正确的事情比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更重要”,而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则与一个人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科学家对人脑的研究中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大脑是可塑的”,我觉得这一结论,可以带给每一个人信心与希望,而希望,真的是一个好东西。“大脑,不仅可以被环境塑造,还可以被自我塑造”。文中提出“刚需塑造大脑,不断重塑大脑,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也就是对刚需的认知与选择”。
什么曾是我的刚需呢?为了回报父母给予我的无私关爱、不负我得到的真爱,曾是我内心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初中的一次车祸,是父母的照顾给予了我第二次生命,所以,“一想到我这脆弱的生命曾在生死关头被父母力挽狂澜般保护过,我就会在感动之余,从不向困难与挫折低头,我那本性脆弱的心灵也常常无法不坚强。”这种“被真爱”的感受曾是也一直是我“自我驱动”的力量源泉。因为被爱而希望自己更好,对得起真爱,做一个值得的人。
有了这样的“自我驱动力”,使得我从一个县级市的新闻主播,萌生了要把自己热爱也擅长的普通话(有声语言)练到最好、到央视工作的想法,使得我刻意训练了自己感兴趣的播音朗诵与英语,用行动去践行,也已让自己配音、采访的节目在央视播出。
在我进入“每日刻意练习群”的第一天,任务是把英语自我介绍的第一部分朗读一小时,我把每个单词都标注了音标,我必须在目前能力范围之内做到最好,否则就会很难受。今天的学习,使我意识到,以前无意中在心里萌生的“刚需”成就了我当初的心愿。那么,我如果想进一步提升自我,想做一个能提供更有价值、更有丰富内容的媒体工作者,想继续学习、提高中英双语的语言表达能力,想加强阅读、练习写作、更好地成长,则需要思考一下,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可以有意识地植入脑海中的新刚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