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学科的本质,王晓叶老师讲了通行的观点:即抽象、推理、建模。我的理解是,“抽象”指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即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推理”指的是严密的数学思考,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建模”指的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题目的深度学习,主要包括三个领域:认知领域、动机情感领域、人际关系领域。王老师用五个实物作比讲解了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分别是星空、土豆、奖章、台阶、金手指。
星空,繁星点点的夜空。人们认识星空采用的办法是将观察到的领近星座进行联结(如北斗星座、大熊星座等),将繁星联结成整体进行认识。认识星空与掌握知识有共通之处,点点繁星就如同知识点,我们可将知识点进行联结,王老师讲到了大单元教学。我想到的是各学科的思维导图(知识树),它采用的就是“联结”的方法,将知识点构建成一个体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记忆和掌握。
土豆,单从叶子难以判断是否是土豆的时候,人们采用的办法是“深挖”。以此类比,叶子如我们进行的浅表学习,学生只知其然,对知识的本质缺少深入的理解与掌握,那么如何掌握本质性的内容呢,就必须“深挖”,挖出看一看,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数学思想方法应该就是所谓的“土豆”吧。
奖章,代表的是荣誉,我们评价激励中的奖状、奖品等也可以归为这一类。那么学习者想要获得奖章,必须要经过主观上的努力。奖章就是一种明确的目标,目标明确才会带来积极的行动。由此,联系到学习活动,教师必须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才算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达成学习活动有效,甚至高效。王晓叶老师在本部分内容中提到了“罗森塔尔效应”,进而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可以给学生贴上“正面标签”。比如班级中某个学生被大家称为“数学王子”,那这位学生就可能会在数学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出色,既有信心,又有能力,班级中不乏这种例子,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应学着给学贴一贴标签,当然是正面的标签,强化学生好的行为。
台阶,“清晰的台阶”,大到人生的成长需要台阶,具体到学习一项知识也需要台阶。我理解深度学习的台阶指的是学习知识的一个个步骤。如果知识学习的每一步骤都很清晰,那么学生在哪一步骤出了问题,可以及时寻求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逐步登上台阶、学习逐步走向深入的的过程。
金手指,“作弊”的工具。我理解王老师用了“作弊”一词,主要是想强调“独门秘籍”的意味,也就是足以让自己产生优势的能力(从后文了解到这是有人评价网络小说的黄金三章中用到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