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声明,文责自负。】
要说今年我对哪句话感触最深呢?那便是“凡事预则立”。
就拿日更写作来讲,如果没有提前安排好,每天急急忙忙完成日更写作,就很容易将日更写作变成任务。当要硬着头皮去完成一件任务时,心情肯定并不愉悦。有时会因为时间赶,会因为事忙而匆促完成,有时会因为忘记而断更,继而懊恼。
把必须做的事当成另外一件好玩的事,那完成事情的心态变了,事情的意义也就变化了。
前两天看文章,有一简友提到她坚持日更的惯常做法,提前一个晚上把次日日更文写好,然后设置定时发布文章。每天早上六点钟系统自动发文,而她则安心地忙其他事情去了。做起事情有条不紊,游刃有余。我打心底欣赏这一做法。
从这个做法延伸开,我们可以在今天做明天的事,时间充裕,心态不会紧张,不就轻松了么?在家居生活中,比如每晚洗漱后就把换洗下来的衣服放入洗衣服清洗,临睡前晾好。比如每天晚上睡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物,第二天起床后,不用为找衣服而浪费时间。别看是琐事,当提前完成后,第二天时间安排就绰绰有余。可以晨读,可以冥想,可以运动,可以学习,一切都显得轻松起来。
有人可能会说,那事情都那么多,哪里做得完呀?哪儿会是个尽头呀?这就要提到做事的心态了。当把不得不做的事情,换另外一种心态去完成,用游戏的心态去完成,那效率也会大不同。此外,很多事情都是在做中学,学中干的,在做中去积累经验、方法,提升妥善处理事情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难的事情,更多的因素不是这件事真的很难,而是我们不得其法。保持平和和体验的心态,边想边干,边干边想,寻出一种方法,肯定会事半功倍的。
像不上班,居家环境中,容易产生惰性,时间流逝得飞快。然而,如找到安静的地儿,如图书馆之类的,静静地享受那份静谧,专注地做要做的事儿,就会无意中发觉效率提升了。而当回到家中,就放下那些案头工作,专注地做好家务活,安心地陪着孩子阅读、辅导作业。时间紧迫了,家务活也可以邀上孩子一同协助完成。这不就是一举多得嘛!
有些家长总不经意间提到孩子不爱干家务活,其实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中人少事少,少了干家务活的锻炼机会。当孩子享受干家务活带来的成就感,为作为家庭一分子做出自己的努力 和贡献,他内心也是愉悦的。
不给自己设限,当看到其他人身上可学习的地方,不妨放大自己的眼睛,细心看看哪些可以借鉴用在自己身上的。
中午,孩子上学前,不解地问我道:“妈妈,为什么到了你这个年龄,还要学习呢?”
“活到老,学到老嘛!”我笑着对孩子说。
“嗯嗯,我知道这个。”孩子恍然一悟,“妈妈,你知道我是怎么知道的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我老师告诉过我的。”
是的,孩子听过的话,学过的知识,或许在那个当下没能理解透彻,但当在未来的某一天,他经历了某事,突然间联想到了,感悟到了,也就提升他的理解力和参悟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