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而时习之”——“学”是今天“学习”的意思,“习(習)”是“学”的宾语“飞翔”。
2、 我们的误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治学之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说交友之道;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说修身之道。
3、但是,在古人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理解中,这三句话其实在说一件事:
全是在讲治学之道,而学习的目的是做一名君子。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社群内的”治学之道
雏鸟试飞,仅仅依循飞翔的本能并不足够,有时还要观察一下身边那些敏捷的同伴,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放飞天性的过程,所以“学而时习之”既不很难,也不很讨厌。
在群居生活中向同伴学习经验,这显然是一种值得珍视的生存优势,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跨社群的”治学之道
智人的基因里有一种独特的编码,使他们更容易和亲缘关系以外的人发生协作。
文明社会里的“足不出户,目不窥园”的学习方式并不构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反例,因为这些孤独的学习者其实并不孤独,他们反而走得更远,借助文字的媒介与天南海北、阴阳悬隔的“有朋自远方来”发生沟通与协作。
(相比于智人,其它种类动物的学习、传承与协作还仅仅局限于社群内部,如果它们能跨过社群的门槛,“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彼此之间的学习与协作也会达到无远弗届的广度,可能有机会与人类相抗衡,真正上演美剧《困兽》(Zoo)所描绘的宏伟大观。)
6、我们会在人类文明史上发现,继标枪与弓箭之后,语言和文字成为新一代的超级杀器,诗人闪亮登场,他们运用诗歌一如宙斯投掷雷电。
7、让我们假想一下,在上文提到的简•古道尔所观察的黑猩猩社群里,如果黑猩猩掌握了诗歌的奥秘,将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留到讲《楚辞》的时候再说。
答:诗的本质不是艺术,而是巫术。(2017.4.17什么是诗?诗有什么用?)
如果黑猩猩掌握了诗歌的奥秘,那它们就可以跨血缘、跨群体、甚至跨物种进行协作,可能超越智人,成为“最可耻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