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的概念是知识,说说自己的看法:
作为毕业多年的自己,曾经在高考后愤然的烧掉所有的书,然后高兴的呼喊,我再也不用苦逼的上学了,不用在好好学习了。
如果现在问自己,还要不要学习,那么肯定会毫不犹豫大声的说:
NO!
来看看不学习的好处:
1、天花板不高,每天都可以够的着。
如果学习就会提高自己的天花板,那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顶,多累。
2、可以人云亦云,观点每天都不同。
不管是养生、还是道德绑架,我都不需要思考去引用,每天都新鲜的想法。如果学习,我自己就要站在两个或更多的角度分析,还不能立马下结论。
3、格局不大,眼见即是天。
抬头就知道天的样子,所见即所得。如果学习,就发现天外有天,竟然不是我看到的样子,太过黑暗,小心脏受不了。
4、让下一代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我可以不用努力,而是将希望寄托在我的下一代。而如果是学习呢,我必须做到言传身教,才可以影响到家人。
有多少人还是这么想的呢,其实我们都在不经意间学习,只是没有像在学校里那样正式的感觉,换了方式而已。
那么什么是我们学到的知识呢。
每天各种朋友圈、公众号、微博扑面而来的信息,各种王宝强、白百合之类的花边新闻占用了零碎的时间。
如果是用来娱乐和消遣,那么它们肯定不是知识;如果可以引起你的思考,那么可能是知识;如果引发你的痛苦和拒绝,大概率是知识了。因为学习这件事情始终是痛苦的,如果谁说这是件快乐的事,那么他肯定不是真学。
那么,知识是有两个属性的:
1、能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2、更可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
简单的说,如果按这两个条件再去筛选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信息,大部分是不可以称之为知识的。
如果再给知识增加两个维度:
1、有用
2、长期
结果会立马不同。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考试能力,很重要吧,这属于短期有用,很大程度决定了假期会不会愉快。如果把时间拉长,至于考完以后,好多内容大部分会还给老师的。
写作,是一项长期有用的技能。虽然现在无法简单的利用写作变现,但可以通过输出倒逼输入,打磨思维能力。
艺术,这个肯定短期无用,但长期有用。在听一个关于艺术的讲座里,听到这样一个论述,如果艺术解释的清,也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了。但艺术可以提升我们对美的鉴赏,对生活的希冀。
这个就有点像我们用重要/紧急四个维度看工作一样,我们可能会做着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去耗费大量的精力,鲜有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也是关乎选择的。
看回到有用/长期的维度中,我们也要尽量避免耗费太多精力到短期有用的知识中,而忽略了长期有用的知识。
多维度跨学科知识才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效果。
上次说过边际效应,就是站在划算这个角度去看我们该如何去学习。
而且现实世界里,没有哪一个问题或者场景是可以简化到只用一个概率或者公式就能处理的,往往是多种叠加而产生的。
就像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就是在各种生活场景里的问题。如果把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各种场景里面,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像新大陆一样,哇,新世界耶。
拿薛兆丰老师说的,如果我们想提高一样东西的售价,我们要通过什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