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
弗兰克在火炉旁和打字员校对书稿,情人在卧室里照顾两个孩子,一切都那么安静、祥和。
门口突然传来了一阵有力的敲门声,咚咚咚,似要把门砸烂。弗兰克一惊,犹豫着打开——
十几个壮汉站在门前。
“你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吗?”他们气势汹汹。
“……是。”
带头的胖子掏出证件:“你们都被捕了。”没等弗兰克反应,十几个人冲了进去,将屋里人全部挟制。弗兰克怒了,正要发作,情人奥格瓦娜叫住了他:
“弗兰克,千万不能让局面变得更糟。你要冷静。”
弗兰克犹豫了一下,收回握紧的拳头。记者们疯狂冲了进来,朝着他们一阵猛拍,弗兰克咬紧牙关,跟着警察走了出去。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捕,只隐约猜或许是因为贷款到期,银行要收回房子,可也不至于引来这么多警察……他想不通。直到在铁笼子里呆了一夜,次日看了晨报才知自己因为“贩运跨州妇女”和“诱拐儿童”。
这是多么荒谬的罪名!带着自己的女人和她的孩子出门竟然成了人贩子?还作为了头条刊印在晨报上!弗兰克怒不可遏。
牢房邻居们说话了,同情或揶揄:
“嘿,你搞到一个好姑娘,她会牢牢跟着你的。”
“你动静不小嘛。可我进来的时候动静更大哦。”
“我的律师今天进来,你要不要跟他聊聊……”
弗兰克沉默着,他担心自己的情人和刚出生的女儿。律师来的时候,他立即跟对方聊了一下。
“你会没事的。”律师说。
“那我老婆和孩子呢?”
“也会没事儿。”
弗兰克放心了。阳光从牢房上方的小窗射了进来,弗兰克伸出了手——他这才发现,自己的手已经干枯颓败,手背上甚至还长了几块斑。
不过也是,毕竟,他已经59岁了嘛。
第一章 离家出走
弗兰克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外祖父是睿智、敢于冒险的威尔士人,拥有一大片庄园。母亲是一位外向、聪慧的乡村教师,她在很早就决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建筑师。而父亲却是一个内向、暴躁、相对自我的牧师。他经常体罚、责打弗兰克,以至于幼时的他特别害怕自己的父亲。
渐渐的,弗兰克变得很内向。
他喜欢发呆、读书,却唯独不愿意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母亲觉得挺好,常常夸他“爱读书、爱思考、安静”,于是弗兰克越来越内向。
弗兰克11岁时,父亲收入越来越低,无奈之下把他送到了乡下的地主大舅家。母亲哭着抱着他:“孩子,你要学着做一个农夫……”
从此他开始了挣钱养家的生涯。每天从早上四点到晚上七点半,弗兰克都需要工作:挤牛奶、喂小牛、放牛、耕田、拔草等。经常累得全身酸痛。实在受不了了,他拿着厨房的刀,离家出走——
结果没成功。被自己的小舅拽了回来。
只能继续忍耐。
之后的五年里,他每年的春夏两季,都要待在农村工作挣钱,秋冬再回麦迪逊上学。直到考上大学。即使这样,弗兰克一旦不听管教,父亲依然会打他。直至他实在受不了,一把将父亲推倒在地:“从今往后,不要再管我了!”
一语成谶。
不久后,父亲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政府悄悄取消了父母的婚约。弗兰克改成了母亲的姓氏,正式更名为: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后来弗兰克考上了威斯康星大学。为了生计,母亲带弗兰克找到了艾伦·考诺沃教授。教授答应让他上完课到自己的工作室打工,每月35美元。
弗兰克终于实现了大学梦,开始学习结构工程(因为威斯康星大学没有建筑学)。
父亲走后,全家的收入全落在弗兰克身上。他除了上学,还要打工、制作手工艺品、卖书等。
贫穷的少年越发内向。他不敢跟女孩子说话,业余时间都沉浸在书本里。大三时,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上大学没什么卵用。
不如直接工作。
他告诉母亲想去芝加哥。
母亲不同意。
可弗兰克坚持己见,于是他也离家出走了。
第二章 事业起步
和父亲不同的是,弗兰克还想着母亲和弟妹,他找到工作后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寄给她自己借来的十块钱,以求她放心。
他在一家设计院工作,因为聪明且动手能力强,升职加薪的路走得特别顺。工作第二年,他顺利跳槽到芝加哥著名建筑师路易·沙利文的身边当私人助手。
与此同时,弗兰克的爱情也顺了起来。在一次演话剧的空隙,一个姑娘不小心撞了过来——
姑娘头上瞬间起了一个包。
弗兰克立刻道歉。
她含羞带臊地请他到家里吃饭,弗兰克同意了。由此他知道了她的名字——凯瑟琳。
是个高中生。
那时的美国是不允许早恋的。可他们置若罔闻,每天混在一起。
因为她喜欢他。
可对于自己的喜好,弗兰克完全不了解。曾经的贫困让他没机会接触异性。
母亲不同意:“你想过,和姑娘单独约会,会对她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吗?”
弗兰克脑子一懵。他从未想过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后果……他只是约了个会而已。
母亲转身走了出去:“凯瑟琳很任性,不通情理,和你一样。”
弗兰克第一次被母亲责骂。
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弱点——对社会环境不太关注。这是内向人的通病,他们天生对内在世界的关注度比外在世界高很多。弗兰克无力改正,而这个弱点,几乎贯穿了他颠沛流离的前半生。
20岁时,弗兰克和凯瑟琳结婚,前后生了6个孩子。
弗兰克继承了威尔士土财主的性格,追求真理、自由、大自然。他特别随性,喜欢买古董文物,家里经常入不敷出。他经常到处借钱,勉强撑了八年后,经济终于崩溃,弗兰克开始接私活。结果被老板发现了。后果很严重。弗兰克也是个爱面子的人,认软了一次不管用,直接不干了。出门自己办了一个事务所。于是有了他第一个作品——温斯洛住宅。
温斯洛住宅沿袭了大师的风格和他自己的一点创新。于是,温斯洛火了。大师赞,老百姓骂,它严重影响了未来几年的建筑走向。
甲方爸爸直接开口:“我们可不想和温斯洛一样,出门都要偷偷从后门溜啊……千万不要那种风格啊!”
弗兰克只能迎合市场,去建一些相对方正的房子。直到舅母让他盖一个学校,弗兰克才可以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建设,他把自己的设计理念称为:“与世界对立的真理”。
第三章 带情人去欧洲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想要握紧真理,就要与世界对立。
这是弗兰克的建设理念,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因为幼时经常接触大自然的缘故,他认为好的建筑就应该像一棵树,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样的建筑会美、会新颖,所以普通人无法接受。
建造的过程总是充满了争执。甲方觉得预算太高,他先自己垫;施工方觉得施工难度大,他住在工地。从设计到落成全部过程都参与。四十出头的时候,弗兰克精疲力竭,没有灵感了。
最重要的是,他想离婚了。他受够了不再年轻、任性且有些愚蠢的妻子,忽略了她近二十年的付出。
他提出了离婚的要求。但妻子不同意,拖了一年,仍然不同意。弗兰克生气了。
他留下了一定的存款,又离家出走了。不过这回他带了一个小情人——一位甲方的媳妇儿。他们去欧洲玩了一年。
弗兰克和梅玛
这下,弗兰克火了。
上了美国的头版头条。
当弗兰克发现舆论大到可能伤害到自己和家人时已晚,他的任性因为违反了道德而受到惩罚——他被众人唾骂,甚至被喊话:“滚出建筑界”。
弗兰克从欧洲回来后,躲到乡下的庄园,在山坡上盖了间私宅,来安置自己的情人——梅玛。他把那片土地命名为“塔里埃森”。
他的工作开始变得很难走。
只能接到零星的项目。
可如此大的代价才换来的甜蜜日子只维持了三年。
一次出差时,家里新聘的仆人突然疯魔,杀害了家里七个人,其中就包括梅玛和她的两个孩子。
弗兰克出差归来的时候,只看到了满世界的焦炭。一架断了腿的钢琴被人拖到了院子里,弗兰克坐在钢琴前,借着琴音,兀自低语。
他又一次火了。
邻居们窃窃私语:“伤风败俗,果然遭了天灾。”
弗兰克闭门不出。
悲伤袭击了他的身体——从那之后,他就带上了老花镜。
可他才47岁。
汹涌的舆论引来了数百封匿名信,几乎都在指责他、唾弃他、诅咒他。弗兰克几近崩溃。
社会如残忍的利爪,一把刺开了弗兰克的心口,告诉他——这才是真正的世界。
你该清醒了!
可弗兰克不认。
四个月后,他接到日本帝国饭店的项目,于是他转身到日本去了。
同去的,还有一位雕塑家诺艾尔——她是那堆信里为数不多宽慰他的。见面的瞬间,他爱上了她的成熟、优雅和善解人意。
诺艾尔
于是他们开始了日本的同居生活。在此期间,弗兰克终于解除了和凯瑟琳的婚约,他恢复了自由身,和诺艾尔结婚。
第三章 遇见真爱
帝国饭店是弗兰克结构上的完美表达,它历经数次地震也安然无恙,后来日本重建了这栋建筑,改成了博物馆。
可这只证明了弗兰克的专业能力,悲哀的是,他的感情再一次落入谷底。与诺艾尔的结合与其说是一见钟情,不如说是一场荷尔蒙骚动。
诺艾尔因为精神上曾受过刺激,稍微有些间歇性暴躁,随着病情的加重,弗兰克从同情、容忍……最终化成了无法忍受。相似9年,结婚1年时,两人彻底闹崩。
弗兰克拟好了离婚协议,诺艾尔签了字,两个年过半百的人默契地没有将离婚的事公之于众。他的爱巢似乎呼应他的感情生活一般,不久后,又起了大火。
弗兰克回家的时候亲眼看到了这场火。
大火汹涌地吞噬着整片土地,嚣张的气焰直冲云霄。
他疯狂地往家里跑——
衣服、头发、甚至眉毛都烧没了。却还是无法阻止大火的蔓延。短短二十分钟,塔里埃森又一次化成灰烬。
弗兰克觉得整个世界都暗了。大火将房子、离婚协议以及弗兰克积累半生的文物全部烧光,其中还包括很多来自中国的文物,比如唐代佛头、宋代陶塑和明代瓷器。
可他依然不够清醒,因为他的雄性荷尔蒙被另外一个女人点燃了——舞蹈家奥格瓦娜。
她成了他整个世界唯一的亮色。
他要重建塔里埃森。
为他的爱人盖一片属于她的房子。
却意外地收到了银行的最后通牒——收回所有抵押。
1929年正值美国股灾,经济几乎瘫痪,赖特无法正常工作,加上这场大火带来的损失,让他背上了四万三千美元的负债。
但幸运的是,奥格瓦娜没有离开他。
弗兰克觉得自己遇上了真爱。
但不幸的是,两人的恋情又一次成了头版头条。
不得已,他们偷偷到了明尼通卡同居,并生了个女儿。一同去的,还有奥格瓦娜和前夫的女儿。
奥格瓦娜的前夫恼羞成怒,报警称弗兰克“贩运跨州妇女”和“诱拐儿童”,于是才有了开篇的被捕。
调查清楚后,两人保释成功。
此时弗兰克的前妻诺艾尔病情更重,没有经济来源,决定出售自己手里那份离婚签字,弗兰克同意。
至此,弗兰克终于可以和自己的爱人奥格瓦娜结婚。
而已成废墟的塔里埃森根本卖不出去价,银行最终决定归还给他。
弗兰克用负债累累、臭名远扬的代价,换来了所谓的自由和对异性、爱情的彻底了解。
此时,恰好60。
为了还债,弗兰克开始疯狂工作:设计、演讲、出书、办教会、倒卖浮世绘等文物……年过半百的他拼命得像一位少年,终于用尽力气,在六年后重新盖好了塔里埃森。
同时为了解决冬季过于寒冷问题,他在沙漠买了块地,盖了西塔里埃森。
余下的30年,弗兰克厚积薄发,设计了300多个项目,占毕生项目的三分之一。最著名的流水别墅、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等都是此时的作品。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这位内向的少年,用尽大半生,终于看清了世界,放下了内心的激情和任性。
而曾经误以为“工作灵感需要激情”的他,到最后才发现引发激情的,不是女人,是银行的账单。
第四章 总结
弗兰克继承了父亲的内向、爱读书,母亲的聪明、爱思考和敢于冒险,于是他和无数天才一样童年时代就完成了上层建筑的修炼和对真理的把握,少年成名;
而母亲的夸奖和宠爱,让他变得任性且高傲,直到60岁才看清这个世界,才开始成熟、妥协。
很难说,如果弗兰克成熟早一点,他会不会更加有成就。但通向成功的路本来就并非一条,他只是选择了略微曲折却自由放纵的一条罢了。
文章来源: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著
BBC纪录片《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建造美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