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开始觉醒:允许身边的人犯错,看着他接受惩罚

Hi,我是柠漫~

很开心又和朋友们见面啦🌈


允许身边人犯错,看着他们接受惩罚,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良。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允许身边人犯错”,这种矛盾案例在亲子关系中比较常见:

允许身边人犯错

前几天婆婆买菜回来,说在路上碰到了邻居何阿姨,顺便聊了几句,说起了自己的儿子,

去年研究生毕业后,出去工作了半年,前几天突然回来说自己工作丢了,信用卡还透支了2万块,

无力偿还只能回家找父母解决,何阿姨为此头疼不已,但又不舍得孩子受挫于是咬牙帮儿子还上了。

婆婆说,何阿姨就这一个孩子,从小没吃过苦,学习成绩也一直挺好,名牌大学毕业,

但就是今天这个结果确实是有点出乎意料,2万块钱不是小数,这次帮他还上了,那下次呢?

近几年,在国内,类似何阿姨家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很多孩子大学毕业后逃避社会,

习惯性向父母索取,对金钱没有概念,无法独立面对生活的压力。

中国式父母则觉得,都是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

而事实上,这时的孩子都已经成年,是独立的个体,理应独自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

究其原因,就是父母一直不把孩子当“别人”!不忍心看着孩子接受应有的惩罚,总是下意识要伸出“援助”之手。

而这所谓的援助恰恰是把孩子推向了更大的深渊......

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王阳明心学中提到,永远不要在别人没有求教你的情况下帮助任何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在苦难中成长。

如果你在别人没有找你的情况下去帮助他人,就是把你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

是一种想要展示自己善良的欲望,不仅会消耗自身能量,还会害了他人。

因为经历和困难都是用来成长的,你帮别人跳过了这个步骤,相当于是在阻碍他成长,

他就永远无法明白其中真正利害,反而最后会埋怨你。

如果一个道理不是自己觉悟并实践出来的,就不能够完全吸收理解。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能解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有时候,盲目的助人情节还会给他人在成压力,就像那句话说的:“人家烂泥趴的好好的,你非要给他扶上墙;

咸鱼躺得好好的,你非要给人翻个身。”这种过度的关心和帮助,反而会让别人感到压力和不自在。

你的善良很宝贵,不能随便示人,要好好守护,你的能量不多,请尽量留给自己!或许才能收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结局!和柠漫一起慢慢认识世界,慢慢在成长中找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