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柠漫~
很开心又和朋友们见面啦🌈
允许身边人犯错,看着他们接受惩罚,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良。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允许身边人犯错”,这种矛盾案例在亲子关系中比较常见:
允许身边人犯错
前几天婆婆买菜回来,说在路上碰到了邻居何阿姨,顺便聊了几句,说起了自己的儿子,
去年研究生毕业后,出去工作了半年,前几天突然回来说自己工作丢了,信用卡还透支了2万块,
无力偿还只能回家找父母解决,何阿姨为此头疼不已,但又不舍得孩子受挫于是咬牙帮儿子还上了。
婆婆说,何阿姨就这一个孩子,从小没吃过苦,学习成绩也一直挺好,名牌大学毕业,
但就是今天这个结果确实是有点出乎意料,2万块钱不是小数,这次帮他还上了,那下次呢?
近几年,在国内,类似何阿姨家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很多孩子大学毕业后逃避社会,
习惯性向父母索取,对金钱没有概念,无法独立面对生活的压力。
中国式父母则觉得,都是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
而事实上,这时的孩子都已经成年,是独立的个体,理应独自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
究其原因,就是父母一直不把孩子当“别人”!不忍心看着孩子接受应有的惩罚,总是下意识要伸出“援助”之手。
而这所谓的援助恰恰是把孩子推向了更大的深渊......
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王阳明心学中提到,永远不要在别人没有求教你的情况下帮助任何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在苦难中成长。
如果你在别人没有找你的情况下去帮助他人,就是把你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
是一种想要展示自己善良的欲望,不仅会消耗自身能量,还会害了他人。
因为经历和困难都是用来成长的,你帮别人跳过了这个步骤,相当于是在阻碍他成长,
他就永远无法明白其中真正利害,反而最后会埋怨你。
如果一个道理不是自己觉悟并实践出来的,就不能够完全吸收理解。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能解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有时候,盲目的助人情节还会给他人在成压力,就像那句话说的:“人家烂泥趴的好好的,你非要给他扶上墙;
咸鱼躺得好好的,你非要给人翻个身。”这种过度的关心和帮助,反而会让别人感到压力和不自在。
你的善良很宝贵,不能随便示人,要好好守护,你的能量不多,请尽量留给自己!或许才能收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结局!和柠漫一起慢慢认识世界,慢慢在成长中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