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句话,深有感触,内心狂喜,因为无比赞同-----
有人说,已经晚了,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于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前些日子,我参加了一个学习,叫《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那天我听完课,心里竟然有了一些波动,久久不能平静。
它对我的触动实在是太大了!正好,那段时间,我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而听完这门课程之后,加上我那段时间的个人思考,心中终于有了关于人生的一些答案。
这本书我还没有来得及翻阅,但当我听完这门课程并观看了史蒂芬博士为此录制的各个习惯的相关视频,我就已经收获颇多,甚至心里有点沉重。心里想,为什么自己更年轻一点的时候,竟不知道自己想要具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然而,已经错过了十年前开始的最佳时期,我再也不想错过现在。现在就开始去思考,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上完课,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写下这篇文章来记载我的所思所想。
7个习惯围绕人生发展的3个重要时期来阐述。
人生的发展路径应该是从关系到个人,再到关系的发展。
我们从生下来开始到长大成人期间,处于依赖期,而我们终要学会走向独立期,做自己人生的掌控者,至少是一个人格上健康健全的人,我们便又能够逐步敞开自己,去与社会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也就是互赖期。
路径说是这么说,但问题难就难在,当今很多社会人虽然已长大成人,却并不知道如何走向独立和健康的人格,找到人生方向而不虚度光阴,甚至浪费生命。
难就难在,无法辨认成功之路在哪里?如何按照以上规划的路径顺理成章地通往有意义和价值的人生。
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空间去深度思考的人生课题,最让人担心的是,如果没有人提醒你,你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终点可以在哪里。
我曾经也迷茫,不知路可以怎么走,我可以去哪里?我可以怎样去到我想去的路的那头?
我想,这一定是很多现在社会青年,甚至中年都还在停留的阶段。
但我很感谢自己,虽然处于迷茫,但不放弃摸索,最终遇见《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和这门课程。这让我顿时感到,终于走上了直行道,而不需要蜿蜒崎岖了。
这本书最触动我的地方在于“如何通过正确的习惯建立,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这部分的讲解。这大概是因为,我更加渴望一个独立圆满的人生吧。
人生独立而圆满了,更好的走向社会,成为有价值的人,成为别人可以依赖的人,以及别人也愿意与你靠近的人,顺利的走向互赖期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么?
所以,这篇文章,我会着重讲述前面的3个习惯建立对我的触动。
第一个习惯是:主动积极的“选择”习惯。
主动积极,是指从思维,语言和行为上,都要是正面的,积极的。
对此,作者史蒂芬说:如果你想得到一个小改变,你只需从行为入手。如果希望看到真正的质的改变,请从思维开始。
我们赖以生存了二三十年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模式,特别是在没有高人指点的情况下,真的会让我们很难去突破那些惯有的思维。
因为,惯有的状态,首先,会让我们懒得去改变(这也许也是因为我们没有什么人生目标,这个会在第二个习惯展开);其次,当我们遇见一个事情,惯有的思维和慵懒的状态会让我们连思考都不想思考,就对自己说:
事情就是这样,对此我做不了什么。
惯有的思维只会让我们基于情绪,感觉和环境作出反应。而且,我们还通常只会用责备,谴责和受害者语言。
我们会说:如果不是因为你,我绝不会这样。如果没有当初,今天也不会只是这样(受害者心态以及限制性思维)。
于是,我们也通常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上,并且总是传递着消极的思维模式。
比如,我们对着身旁的伴侣,或者朋友,颐指气使,加以评判,屡屡越界,却不知道,这些你自己之外的人,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是你无法控制的人和事。
然而,持着消极思维的人们,却总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这些人造成的,如果不是他们不听话,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他们的人生一定可以变得更好。殊不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轻易把另一个人改造。
事实是,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影响自己能影响的,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
第一个习惯告诉我们,我有“选择”的自由,我们可以选择这样想,也可以选择那样想。我们选择对自己的幸福人生负责,我们则必须选择主动积极的思维,语言和行为习惯。
主动积极,我们遇事便会三思而行,根据原则和所期望的结果作出反应,而不再是只凭一时冲动和情绪作出对事物的反应。
主动积极,我们会因为向好,而使用积极主动的语言,我们也会只专注在自己的影响圈,而非越界,去控制我们只需要关注的圈子(关注圈)。
主动积极,我们就会选择主动去破除不健康的,有害的,不负责任的后天养成的不良行为,树立主动积极,有帮助的,有效的行为习惯。
消极被动的人允许自己受外界的影响和控制(情绪,感觉和环境)。
主动积极的人给自己一个空间,根据原则和所期望的结果选择回应的方式。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我们具备:
1.省察自我想法,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2.超出当下体验和情境,具象化未来画面和结果的能力
3.良知,判断何为可以做的,何为不该做的
4.独立意志,摆脱外部影响,独立行动的能力
因此,先想一想自己要成为一个正向的人,还是负面的人,去选择你的人生模式吧。
谈到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不得不了解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的“愿景”习惯。
很多时候,我们有决心去改变,去计划,却发现做着做着,我们就无法坚持了。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路径会通向何方。
于是,我们很容易对自己说,我无法预测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所以我随波逐流的活着。
史蒂芬告诉我们,明确我的人生使命和目标,让一切变得不同了。所以,不如行动之前,先展望结果吧。
古代有胸有成竹之说,说的便是心智的第一次创造,当我们心中拥有着一个目标,试着把它具象化,想象你未来可能即将成为的样子,并朝着这个人生灯塔去前进,把它真正变成现实的第二次创造。
如果说,我希望我的人生最终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十年后,我应该达到什么位置?
十年后到达的位置,五年后呢?
五年后到达的位置,三年后呢?
三年后到达的位置,一年后呢?
每一步,都要为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石,每一步都是为了通向更高层次的目标,每一步,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作出调整。
所以,从此刻开始,好好用一段时间,深度地去思考,你想要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它,你如何拆解这个实现过程呢?
以终为始的习惯,一定能够助你走向自我的人生巅峰。
但生活忙忙碌碌,那么多事情占据着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何去何从呢?
于是,我们来到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的“执行”习惯。
有下面这么一副滑稽的归类四象限,虽然逗逼,却很真实的反映不同的人生状态。自己对照一下自己,是4B中的哪一个呢?我真心希望,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可以成为第二个,至少不要成为第三第四个。
史蒂芬说:如果你问我什么行动会对平衡你的生活并提高生产力有最大的帮助,那就是这个:在每周开始前对这一周作出计划。
如何做计划呢?
惯常的思维是,我将时间花在最紧急的事情上。人们通常会将时间大量花费在管理危机和他人的日程上,不分主次的尝试完成所有事情,这也是我过去常常无计划做事而毫无进展的原因。
而高效能思维是,我将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人们会专注于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学习积累方面的重要的事情,放弃不重要的事情,并且做好每一个时间段的行动计划,甚至是日常SOP,目的是为了可以将好习惯变成像刷牙,吃饭一样的无意识的日常行为。
我的身边,太多虚度光阴,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了。我挺痛心的!
不是他们不努力,或者没有进步的决心,而是因为没有目标,因此安于现状,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人生有点处于“无人驾驶”的状态,更谈不上遇上高人指点,或者是和一本好书相会。
真心希望,这篇关于我学习收获的文章,能被他们所看见,略给他们的心灵深处也带去影响一二。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