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蜀葵花》
端午花香一丈红,驱魔除祟供瓶中。
湘人唤尔冬寒菜,藏地弃之野草丛。
独以孤高书锦绣,何妨自在渡严冬。
枯荣本是家常事,零落天涯处处生。
己亥初,吾如拉萨,睹旷野多冬寒菜,怪之,问之,曰:此蜀葵也。
作为生长在湖湘的我,从小便喜欢吃冬寒菜,这种菜的特点是生长于南方的冬季,茎肥叶厚,柔嫩清香,在叶菜缺乏的冬天,这算得上是一道美味。不曾想这种在南方能上得台桌的好菜,一到西藏,就成了路边的野草,呵呵。
百度百科上介绍蜀葵,称其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后又随丝绸之路传播到波斯乃至世界各地。
由于蜀葵花是地道的国花,为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其花艳丽多姿,故为此而吟咏的诗人不计其数,特别在有唐以来,其咏蜀葵之诗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
《蜀葵》
唐 陈标
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
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
网上能查到陈标的介绍只有廖廖数字,大约活动于中晚唐时期,曾中进士,与朱庆馀关系不错,所留存诗稿不多,读之饶有意境,其诗效张籍,与司空图齐名,陈标这首写《蜀葵》的诗,将蜀葵这种平凡而美艳的花写得流畅自然,以牡丹作比,认为“得人嫌处”的蜀葵并非不美而是因其太容易生长的缘故,此诗透露了世人畸形的审美观,用轻贱的目光对待世上野蛮生长从而绽放美丽的花朵。
蜀葵花这种随遇而安野蛮生长的特点特正是川人的写照,在我国,唯有四川和河南人口过亿,我在河南呆过几年,四川也曾去过几次,这两省人给我的印象是能吃苦,特别乐观,其命虽如草芥,然历尽艰难而不舍,从古到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和知己秋日伤怀》
唐 郑谷
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亭台。
梁尘寂寞燕归去,黄蜀葵花一朵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郑曾避乱四川,黄蜀葵花之一朵,时乃晚秋之后,作为久居长安之人,零落川蜀,见物伤怀,自然之态矣。宋晏殊《浣溪纱》直引其句“去年天气旧这台”,将其悲凉之气化为悠闲之态,有裁雪成衣之妙,呵呵。
《同王大过异公房忆孟宣海上》
明 黄玄
山中初见蜀葵花,秋后登临感物华。
过客偶因随杖屦,老僧何用具袈裟。
空阶候叶飞霜早,远郭清砧落日斜。
近得浮丘书信否,几时沧海报还家。
见秋日之蜀葵念远方之友人,借物起兴,情真意切,空阶侯叶,远郭清砧,徒增寂寞。
《赠姜邦杰》
潘柽〔宋代〕
诗人拥节古来稀,今见梅山际盛时。
传世篇章红锦烂,去天门户碧油垂。
风霜气老同陈柏,亭馆花开对蜀葵。
应记灞桥人寂寞,依然风雪撚霜髭。
姜特立,字邦杰,浙江丽水人。姜邦杰作为一代武官,其文才更甚,可谓文武双全,他与杨万里,金鈛,潘柽等时有唱和,留存诗稿水平甚高。潘柽这首《赠姜邦杰》以陈柏,蜀葵赞美其高洁孤傲之品。
《秋光》
宋 陆游
小圃秋光泼眼来,老人隐几兴悠哉!
翩翩蝴蝶成双过,两两蜀葵相背开。
雨足疏篱引荒蔓,人稀幽径长新苔。
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邻翁卖药回。
初秋之光泼眼而来,蜀葵背相而开,蝴蝶成双起舞,想必放翁肚子不饿,嘿嘿,只是最后一句来个“贫家灶冷炊眼晚”,似乎与前面所述之景,所表之情不相吻合,呵呵,看来大诗人亦有大败笔。
《小亭》
宋 葛天民
小亭终日坚幽丛,兀坐无言似定中。
苍藓静连湘竹紫,绿阴深映蜀葵红。
猎来戏捉穿花蝶,雀下偷衔卷叶虫。
斜照尚多高柳少,明年更欲种梧桐。
读这种小诗,至少多活百岁,呵呵。绿阴与葵红相映,苍藓与湘竹静守,生命之美,恬淡而又热烈。
《雨后环波亭次韵》
宋 曾巩
黄蜀葵开收宿雨,紫桑椹熟啭新禽。
看花弄水非无事,犹胜纷纷别用心。
曾巩为欧阳修学生,位列唐宋八大家,与东坡相比,差得实在太远,读曾巩的诗,感觉把“大家”用在他身上真是浪得虚名。这首诗是曾巩应酬之作,诗意孤浅,选字简陋,其最后一句尤带尖刺,令人不屑。
《庭萱教曾侄联句》
明 程敏政
八尺庭除手种萱,一丛开处压名园。
露含鹄觜蜂才入,风撚龙须蝶更翻。
傍映蜀葵堪作友,上依慈竹剩添孙。
编篱汲水频加护,留取年年茁旧根。
程敏政家风甚好,属书香门第之家,种萱于庭,傍映蜀葵,上依慈竹,有此门风,不愁兰桂也。在程敏政的心里,蜀葵有清高之节。
《试院口占一绝》
宋 洪咨夔
燕随社去雁初来,黄蜀葵花隔岸开。
万里江湖秋思动,捣橙和蟹荐新醅。
洪咨夔有点象董嗣杲,见江湖而思秋蟹,亦一吃货也。虽然黄色的蜀葵花开得正香,紫燕已去,大雁刚来,这也不足以让人想起要吃螃蟹吧,呵呵。
PS:趁着回程前有点闲时,多写几篇,以补忙时之漏,见蜀葵而思冬寒之菜,老夫之俗未能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