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9年来,不忘初心,始终如一,默默奉献。岁月的年轮把她从“姐姐”变成“妈妈”,再到“奶奶”,她收获无数赞誉,但也被人称作“傻”。她就是人民教师支月英。
1980年,奉新县教师奇缺,只有十九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外海拔近千米的泥洋村白洋教学点,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姑娘,你很难想象她来的第一个晚上是怎样入睡的,简陋的宿舍,简单的木架床。可能来之前她想到这个地方的环境会很差,但她没想到环境会这么恶劣。天黑以后,老鼠发出的吱吱声,老鼠爬来爬去打翻东西的声音,蚊子的声音,还有窗外狗吠声等各种她从来没听过的声音不仅让她难以入睡,还让她害怕。一般人,内心肯定会打退堂鼓。这个地方以前也来过好几个城里的老师,但都是很快就走了,甚至没有一个能待满一个学期。
恶劣的生活环境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支老师还面临更大的困难,这里地处偏僻深山,经济落后,很多家庭都没法让孩子把书读完。大部分孩子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出去打工了。支老师挨家挨户一个个上门劝说。
是什么让支老师在这么贫穷落后艰苦的地方坚持下来,把这些孩子送出大山?从她的一句话我们能找到答案——她说:“这里越是穷,我就越有留下来的必要。”是她内心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是她那颗对大山里孩子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爱心。
乡下的孩子虽然野,虽然调皮,但他们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以文中的“大山”为代表男孩子们刚开始想尽办法恶作剧想弄走支老师,他们觉得这个城里的老师根本经不住考验。但其实他们内心还是很希望有老师能留下来教他们学习知识和文化的。所以后来听说支老师真的要走,是迫不得已要走的时候,大山他们立即醒悟过来,跑去拦住支老师。这些孩子内心的善良只要稍微的一点真诚就能打动。后来大山又真的希望支老师能离开这,那是他不想支老师在这吃苦。
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和支老师一样,我也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努力学习,能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有了知识才能摆脱命运的束缚,有了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支老师始终没有离开。她没能陪伴自己的父母,也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和丈夫常年分隔两地。她就这样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支奶奶,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大山。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我想起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支老师这样的人生当然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像支老师这样的老师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坚守为大山里的孩子架起了一座改变命运的桥梁。用自己身上的光和热为孩子们照亮前程。在那段孤独的上山路上,在我们看不到的许许多多地方,在漫长的年年岁岁,春夏秋冬里,他们就是那样艰难无畏地独自跋涉,独自前行。1小时50分钟对于一部影片来说足够长了,但想要道尽支老师对山区孩子的热爱和奉献却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