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新同事的带领下,参加了两次头马演讲俱乐部的两次例会。头马俱乐部例会的环节设置上还是比较合理的,即给与了会员的备稿演讲锻炼,同时也给非会员的朋友们留有一定的演讲空间(即兴演讲和真情时刻),演讲后也有点评官的认真点评,无论对于会员还是非会员都是有益处的。
参加了两次头马例会,两次的参与度也是不一样的,第一次只参与了嘉宾自我介绍环节,其他都没参加,也没有去演讲,整体就是去感受一下氛围。但是第二次去,我在去之前就已经不断地告诉自己,今天既然去头马就一定要主动上台演讲,不然这一晚上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完全是浪费。哪怕上台冷场,也要先踏出第一步,主动上台。所以昨天去头马例会,主动参与了即兴演讲这个环节。现在回过头看昨晚即兴演讲环节的表现,就像点评官说的单纯的表达观点,是不够吸引人,应该加入一个故事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有没有好奇我为什么会愿意参加头马,而且还想要加入会员?其实这主要是我对自身短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的。公众演讲或者说站在台上向一群人讲授内容这个事情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挑战。现在回想几年前的一次项目上的工作坊,内心还是泛起一阵尴尬。那时候一度让我觉得如果不提升公众演讲能力的话,整个职业发展都会受限。所以现在要抓紧一切可以提升公众演讲能力的机会。
其实害怕公众演讲,再往深一层分析,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不自信或者害怕他人评价,担心自己没讲好,对方会评论自己。这其实也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除了日常不断抓住机会去提高阈限值,降低对公众演讲的敏感度外,还有什么别的方式提升自尊水平吗?
其实还有一个小方法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去积累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价值感。
具体操作就是多收集和积累那些你做成的事情和做对的事情,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你的自信,从而强化自尊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你会发现:所遇美好皆为你而来~
我是谁?
我是西木,来自十三朝古都西安,现生活在深圳。从09年大学期间开始接触心理学,至今学习并应用实践心理学已经12个年头。2009年正值考证热的时代,我也在偶然的情况下接触到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试,考取了相关证书,考完证后发现考证所学只是皮毛,于是又开始跨考心理学研究生,光荣的成为了一名考研“三跨考生”,即跨校、跨地区、跨专业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在机缘巧合情况下进入了心理学的另一个分支方向-人才测评行业,做了6年测评顾问。我坚信心理学可以改变生活,同时也以自我觉察和自我挖掘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