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这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过的一句名言。大师,您考虑过鸟的感受吗?古今中外的鸟们,并不作如是想啊!
1/
鲁迅先生1921年的短篇小说《少年闰土》中写道:“第二日,我便要他(闰土)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bó)鸪(gū),蓝背……’”
“看别人吃豆腐牙快”,其实,雪地里罩鸟是门技术活。
鲁迅先生曾在1926年所著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反思:“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鲁迅先生捕鸟是“多乎哉 不多也”,但他笔下的童真童趣,却令我们浮想联翩感慨至今!
2/
时过境迁,鸟儿又遇上新问题。
我有一夏姓朋友,经营一家酒厂。厂区里,不论酷暑,还是严冬都常年绿意盎然。正可谓,“翠筱碧树,榴花覆院,清塘柳驻,一迎一垂,一朱一翠,纤苍以对”。而“香环老家月,味浸五里风”期间,某日有鸟儿上蹦下跳欢欣鼓舞地啄食堆弃一旁幽香四溢的酒糟,虽无一碟花生米相伴,仍是一醉方休对影成三鸟。
于是,夏姓朋友小心翼翼拎起其中一只醉眼朦胧步履蹒跚的鸟儿,笑逐颜开地拍照留念,并分享至朋友圈。对于这种不劳而获的奇迹,他洋洋得意道:“管你什么鸟,到我厂里都倒也!”
像他这样拈“鸟”一笑的意境,我是不太敢/好深思细究的。否则,我有“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的重大嫌疑。为啥?这多年,承他盛情厚意,我曾在他亭院深深的厂区食堂叨挠多次。酒毕,基本上是花前猫步,月下猫步!咳咳……
3/
今天(7月9日)是个好日子,鸟儿再演绎新传奇。
小暑后,红尘滚滚叠见热浪,云蒸霞蔚温风至。上午十时许,我正坐在客厅呆听蝉燥声声。忽然,妻子大呼小叫道:“江前进,快来看,你家小房间里有只麻雀。”
“咦,怎么跑到我家里呢?这不是麻雀,是只小鸟(我目不识“鸟”,麻雀之外,一律笼统称为鸟)。”快步而入的我,虚掩上小房间的门。
妻子从门缝望着,火急火燎道:“拉开,放它走。”菩萨心肠显而易见。
我嘿嘿一笑道:“急什么,让小鸟飞一会,难得一见啊!”
但见这小鸟一会儿窜到壁侧书柜上,一会儿钻进顶上方型灯罩里,一会儿又落在床上,扑棱着它的惊惧和不安。
我用手机跟拍了一下 ,缓步走到窗前,悄然拉开帘子,现出原先就小角度斜开的窗子。
四楼窗户口,一广玉兰树赫然触目。叶隙不宽,阳光却瘦。
妻子见小鸟还停在窗棂上,恍惚地东张西望,恨铁不成钢道:“小笨蛋!”
我则妻唱夫随道:“就是啊,小笨蛋,往下跑吗。”
那心神稍定的鸟儿居然仰头歪脖,对我眨眼睛,叽咕着,似在说:“你才是小笨蛋,你全家都是小笨蛋!”
倏忽间,它低首穿窗而出,叽叽喳喳声已去丈外。
4/
看了我的题为“你给我惊喜 我还你自由”的小视频,朋友圈也热气腾腾,不逊骄阳如火。
黄姓朋友疑道:“怎么进来的呢,好奇。”
我胸有成竹地答道:“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它是怎么进来的。但它怎么出去的,我还真是知道呢!呵呵……”
“嗯,我拉开了布帘子,打开了自由通道。”我自豪地自言自语。
妻子不以为然地哂道:“你真没文化,那叫窗纱,好吗!”
涂姓朋友惊道:“它好不容易找个避暑胜地,你这是把它往火坑里推呀!”
唉,我悲天悯“鸟”的善举,在涂姓朋友奇思妙想的睿智面前,竟是不堪一击。
嗟乎!今天突如其来的那鸟虽不知名儿,可我内心着实希望它是燕子。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我们沾沾喜气贵气也是好的,不枉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噫!喜鸟入室喜事到,吉言暖心吉日来。
2022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