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流逝的岁月———秋

秋天,是希望、是丰收、是喜悦!它“标志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与欢乐!”然而,在七十年代童年的秋天,却是童趣、浪漫、不羁与苦涩并存着。

咚  咚    咚咚咚,下课铃声一响,迅速把课本往书包(扯口袋)里一塞,猫着腰、仄着身、贴着门框,呲溜一声,从老师腋下滑出门外。三秒钟就穿过操场,冲到弯曲、窄小的阡陌小径。书包在头顶上园舞着,嘴巴哇哇的唱着:Aa(啊)、Bb(波)、Cc(次)、Dd (的)、Ed(额)、Ff(佛)、Gg(哥); Hh(喝)、Ii(一)、Jj(饥)、Kk(棵)、Ll(了)、Mm(摸)、Nn(呢); Oo(窝)、Pp(泼)、Qq(七)、Rr(日)、Ss(丝)、Tt(特); Uu(屋)、Vv(为)、Ww(挖)、Xx(西)、Yy(衣)、Zz(资)。一松手,一本语文、一本算术、一支铅笔就“嗖”的一声,“分道扬镳”、“醉卧”稻丛中;猛一弯腰、后面的同学急刹不住,撞个人仰马翻。

跑到家门口,侧身、横腿踹开虚掩的木门,把书包往土砖墙上的铁钉一挂,掀开锅盖,锅里空空如也;打开细厨门,里面一碗剩红薯,于是,左手抓起一个硬梆梆的凉红薯,右手抹把脸上的汗水;接着揭开水缸盖,用葫芦瓢舀瓢凉水,就一口凉薯、一口凉水的狼吞虎咽起来。吃饱喝足,取下挂在墙缝,比小臂长的铁镰刀(那时还没有锋利、小巧的钢镰刀),掩上木门、赤着双脚、蹦蹦跳跳的来到大人指定的稻田边,跳下田塍,弯腰割起稻禾来。

开始割得飞快,一镰割四、五棵,一厢割完几乎不抬头、伸懒腰。到割第二厢时,渐渐的腰累、手疼起来。原来大人说的蛤蟆无颈、小孩无腰是骗小孩玩的,小孩弓久了、一样有腰疼。还有,吃红薯有副作用———烧心,一弯腰,胃里一阵阵的开水往上涌。专家们说红薯是上等抗癌食品,但它并不适合每个人的体质。于是,十分钟一小休、二十分钟一大休的割,一直坚持到“落霞与孤鹜齐飞”时,把镰刀往稻林里一藏,飞奔到村前的大港,一个猛子扎进一人多深、“与长天一色”的港凼,悠哉游哉起来。

立秋一日、水冷三分。立秋的节气非常明显,无需“第一杯奶茶”来应节,这日是港水冷、热的“分水岭”,一到立秋日,哪怕白天温度再高,港水却是瓦凉瓦凉的。畅游一、二十分钟,洗净满身的泥污与汗臭,嘴唇发紫着,赶紧哆哆嗦嗦的“收兵回营”。

回到家,夜暮降临,大人已收工扤好了晚饭。布满血泡的手掌端起饭碗,烫得生疼、生疼。

吃完晚饭,稍微休息,还得强忍疼痛,与在生产队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一起去继续夜战。大人割完一厢,自己才割了半厢。尽管频繁的伸腰休息,慢如蜗牛,毕竟自己割一棵、大人要少割一棵,自己割一厢、大人要少割一厢。

待到霜重露浓、月明星稀,一丘稻禾总算全部割完,于是拖着疲惫的身躯,踩着细碎的月光,与大人们一起人困马乏的朝黑黢黢的村庄走去。在那个年代,六、七个小时的战绩是:大人的记工簿里增加十几个工分,年终结算时,家里收入多个块儿八毛而已。

人们常说的三秋,是秋收、秋藏、秋播。小孩能帮上忙的,除了割稻子,就是坐着大人晃悠的箩筐去地里,帮大人抹红薯(去根、去土),还有是帮大人摘花生。其中摘花生是小孩最乐意帮忙,而队干部最反对小孩帮忙的活计———唯恐摘的没有偷吃的多。

众所周知,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平凡的“多事之秋”年。

先是立秋前一个星期的7月28日。小伙伴们地蹲候在晒花生的晒场边,抓住稍纵即逝的良机,趁着看场人不注意时,迅速的冲过去偷一把。忽然,去大队开会的大队干部回来通知:唐山发大地震了,大家赶紧预防。晚上,男女老少都不准归家,一律露宿在村里的小山包上。对于地震,大多数村民是第一次听说,大概是大地晃动,房屋要倒塌,会砸死人。那时的小伙伴们是怕的成份少,看稀奇、瞅热闹的成份多。听说要发地震,看热闹的兴致冲淡了对花生的嘴馋,小伙伴们一个个跟着恐慌的大人,四散回家搬竹床安排外宿了。

第二件大事是: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不幸逝世。一开始是,听生产队做“则子粉”专门收天气预报的收音机播放的。刚听到这个不幸的惊人消息,人们蒙了,一个个半信半疑、大气都不敢出:不是说老人家万岁的么!?直到大家纷纷放下手头的活,围在收音机旁,一次次的侧耳细听后才相信是真的。那时,虽然常常把毛主席万岁挂在嘴上,小孩对于他老人家的逝世,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什么损失是懵懂、不清楚的。只知道奶奶去逝世了,每年生日、开学,再也吃不到她老人家做的香喷喷蛋皮了。既然大家这么悲痛,肯定损失非常巨大,肯定不是吃不到蛋皮那么简单。所以,在学校组织的,去黑洞洞的灵堂为毛主席默哀三分钟时,表现得十份虔诚!对个别年幼不懂事同学,在漆黑默哀灵堂里感到稀奇而偷笑的不当行为极为反感。

秋天,还有件有趣的事是翻泥鳅。周六、日拿把锄头、一个脸盆,去田畈的水沟。有水的沟,就先把水沟两头堵死,再用脸盆把水舀干。接着就一把一把的把泥翻开,沟里没有水,气温又低,泥鳅处于休眠状态,翻出来的泥鳅一动不动的,你用小手轻而易举的就能把它捧起。要是没水的沟,直接翻就行,一般出去一次能翻个大半盆。拿回家洗净,用柴火灶烤成金黄色后晒干,储存起来,日后慢慢的蒸着吃,那是既营养,又可口的美味佳肴。在当今,在大城市里,即使你再有钱,也难吃到这纯野生、绿色无污染的“水中人参”,它是当之无愧,健康长寿兼补肾壮阳之上乘食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0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08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1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75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7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5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4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86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7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5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1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84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74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12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4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987年修钟表待过几个月的浑源县,有老乡路过那里,发来几张北岳恒山脚下的悬空寺图片。 当年行走路钱:家乡→武汉→...
    斌部t蛟阅读 332评论 0 0
  • 80年代初,我国农村正处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折期,有的地方已经实施,而有的地方尚在观望。但对于那时...
    始终在路上阅读 1,068评论 13 30
  • 六月春是什么呢?很多人不懂吧?它不是六月的春天,六月春是我们家乡客家话的叫法,其实它就是双抢。家乡桂南,地理位置杠...
    03baecefff52阅读 1,320评论 0 1
  • 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可能忘记,只不过是想不起而已。 ——题记 我妈嗓门真大,比闹铃管用,管...
    花信姑娘阅读 3,923评论 149 33
  • 累人的春插忘不了,更累人的双抢更加难忘记! 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长江流域的稻作区,水稻一般都是种的双季稻。...
    邹永志阅读 956评论 1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