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的太久的人,是需要一些自我鼓励才会有勇气重新启程。
过于听话,让我养成了亦步亦趋的习惯,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我还很享受这样的状态,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考虑,别人会给出方法,我照着做就可以了。
可是别人的答案终归是别人的,很多时候别人的答案不是自己想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讨厌被安排的人生,我想自己做决定,我要规划自己的人生。
当我意识到这些并真正想要做出改变时,却发现无从下手。我像个巨婴,好像什么都懂,但什么也做不了。这样的状况让我寝食难安,我迫切的希望做出改变,哪怕是错的也义无反顾。
我开始了大量的尝试和自我反思,但是效果并不好。因为内心的惶恐,让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坚持下去,我的执行力在困难面前消失的干干净净。
在每一个不眠的夜晚中,总是会问自己同一个问题:这是我想要的么?如果不是,那为什么要开始?如果是,又为什么没有坚持走下去?我开始试着找寻答案。
为什么自己做的大部分事情都会无疾而终呢?是我天生如此还是我的想法不对呢?慢慢的我有了和从前不一样的想法。
在我们鼓起勇气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总会有放弃的念头。这种念头大部分不是关于自我否定的,而是种种理由与借口。
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原文如下:“读书人典型思维是什么?”,“想搞懂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有些事情在行动前就出了错,没有把握和认清主次矛盾。这就是我们做很多事情缺少执行力的原因,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其实是需要我们先去解决的,搞懂最好,搞不懂也无所谓,解决才是重点。
比如,你想开车。你肯定不是先去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你只会想着先让它动起来。等到可以正常行驶后,原理什么的都见鬼去吧!反正你已经开的很好了。
我在过去就时常犯这个错误。所有的事情都要搞清楚才去行动,总是要等自己准备好才去执行,而执行力在自己幻想的困难中消失的一干二净。
其实正是因为不懂,所以才要去行动,通过实践给自己更多的反馈,来修正自己。这才解决执行力不足的最好方法。
站在原地思考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就是因为我们想不通所以需要行动起来,我们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只有去尝试那些没有做过的事情,才会收获不一样的答案。
当我们只顾眼前的时候,是没有执行力的。这时候也不应该叫执行力,应该是投机取巧。在模糊不清的道路上前行,总是难以心安,下意识的会想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想着想着,就走到了投机取巧上。
当我们开始行动,并在行动中进行思考和自我修正,那再远的路我们都会走完。这时候我们也不会再担心执行力的问题了,因为行动的本身就是执行的最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