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立群教授《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有感

闲暇之余有在听王立群教授《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女主称制之前的篇章就历史上真实的吕雉所面临和经历的种种艰难心酸,可谓是种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先来简短梳理一下刘邦和吕雉这条线:好酒嗜色、声名狼藉的泗水亭长刘邦,约在43岁时迎娶了不到20岁,在优渥环境中长大、性情温顺听话、有良好家教且其父刚刚婉拒过当时泗水县令为爱子求婚的吕雉,谁料想刚刚裸婚就是一个晴天霹雳---刘邦竟然有一名非婚生子,这种一般女人根本无法接受的事吕雉却选择了坦然面对,视其为己出,像亲生儿子一样去抚养,彼时,其良善与贤惠可见一般。婚后生活窘迫,吕雉为刘邦生儿育女,无怨无悔的支撑起家业,时常携着两个孩子田间务农,风吹日晒从一个大家闺秀变成了勤劳持家的粗糙农夫,刘邦不仅未曾改变,甚至是在押送的劳役出逃后为摆脱自己的死罪一声不吭的落草为寇了,吕雉代夫入狱,坐牢时期受尽了毒打和折磨……汉二年,刘邦计划途经彭城时接家人,在吕雉的翘首以盼中,刘邦到了彭城却忙着四处寻找财宝和美女,这一耽搁的直接后果就是项羽的人马先到,刘邦的父亲、吕雉等被被俘,随后开启的是二十八个月的人质生活,时不时被押到阵前,在三军前饱受凌辱,项羽叫嚣要煮了刘邦的父亲时,是吕雉冲在前方意图牺牲自己以保全刘邦的家人,于此同时,吕雉的娘家人也成为刘邦打天下的主力之一,流汗流血,义无反顾……当我们回顾这些历史画面,我们会发现---虽然吕后不曾冲锋陷阵,但她始终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对刘邦及其家庭做出了重大的付出和牺牲,这样的女人,何其珍贵,于情于理都不该被辜负的。

然而历史的真相是残酷的,包括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在和刘邦的夫妻关系里,吕雉一直在付出,却也一直被辜负。许多年后历经磨难再次重新回到刘邦身边时,却发现今非昔比,刘邦身边已有新宠,她必须要面对的,是能歌善舞、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和自己早已被取而代之的事实……不久后刘邦安排吕雉留守关中,两人更是很少见面,日渐疏远。

接下来我们梳理一下吕雉和戚夫人的那些事。正史关于戚夫人的记载:吹拉弹唱和哭。戚夫人这位从芙蓉帐凭借歌舞得到刘邦爱怜的女人,依仗刘邦的爱,傲娇又无畏到不可一世,深以为只要能牢牢的抓住刘邦的心,就必定能实现儿子成为太子,自己也能取吕后封号而代之的美梦,在已经是皇后的吕雉面前,耀武扬威,除了炫耀刘邦给予的爱,公开三番五次主动挑衅吕雉,吹枕边风让刘邦废立太子,为了易位给自己的儿子竟然到了史书记载的:面对刘邦苦苦哀求以至于到了“日夜哭泣”的地步……刘邦始终坚定站在戚夫人一边,全然不顾吕雉的委屈与愤怒,也曾公然允诺戚夫人的要求,并在其后几年其间,几次惊心动魄的废太子之举,如若不是一众大臣三番五次强烈反对,直至吕后请来“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刘盈事件彻底扭转了局面,让刘邦意识到太子羽翼已经丰满、地位无可撼动……古往今来废立太子是社稷大事,向来你死我活,惊心动魄,既然能明目张胆的出来叫跳,从一开始也应当明白易储失败的风险。易位而处,戚夫人一旦得逞,吕雉母子/女同样不会善终,当我们后来人哀叹电视剧里美化过的戚夫人结局却如此凄惨时,却忽视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吕后无论是个人多年来忍辱负重的牺牲、个人初露端倪的政治才能、背后给予支持的政治派系、以及皇后的身份都是值得戚夫人给予基本尊重的,但戚夫人没有,自始至终不自量力,螳臂当车,真正是“我的悲惨命运我做主”的典型作死代表。当然,此时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刘邦这个渣男,刘邦在三人共处的时间里,对结发妻子的无视、无情和冷漠把吕后作为女人对丈夫的爱最终消失殆尽,直至最后悉数发泄到了戚夫人这里,所以说刘邦对于戚夫人的悲惨结局是有推波助澜的成分在里面的,甚至,刘邦需要付有很大的责任。

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是十恶不赦的,大多事情都有他的因果联系,这个世界从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这是人之常情。再者,或许我们向往美好也曾经灿烂,只是沿途所遇到的人和事,以及前路诸多变数,我们最终不得已成为了另外一个自己。

胡言乱语一通。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