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从文本当中提取答案。第一题先找同学说答案,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鉴于这种情况,有必要让学生投票,从投票结果当中抽人,分别让他们讲理由,学生的答案惊人的一致:从文本当中找到了主题句。然后水到渠成的让学生进行总结做题的第一步:从文本当中找答案。
第二步,从已经提供的答案当中找规律,按规律做题。我接着让学生在蓝色的底色部分找规律,学生兴致高,并举手的人也很多,就采用了抢权的方式,卢久歌同学说文章是从三个时间点来写(即白天夜晚和傍晚写)《牧场之国》,然后分别对应找到对应的段落,同时根据标点符号判断,第二句在第三自然段,第三句在第四自然段,更进一步中从“绿色低地上,牛群吃草”这个范例中,找出了规律:逗号前一句是写地点,逗号后面一句是写动物的活动。九歌同学回答的完美,同时,我又挑选了另外一个同学再次总结做题规律:从提供的习题范例中的寻找规律。
总结完规律后,同学主动举手,说第三句应该填写“绿色的草原”,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让学生进行投票,结果令人满意。
第三步,综合概括。有意思的是,“人们”后面的填空居然有三个答案,颜浩文同学的答案为挤奶,而黄泽瑞同学的答案是默默无闻,另外一个同学的答案是不吆喝,他们的答案都来自书本第五自然段,符合夜晚的场景。
这时候又再一次让孩子们投票,同意黄泽瑞答案的同学的最多,而实际上前两个答案综合起来就是完整的答案。然后让同学总结出方法三:学会综合概括。
至此总结的三种方式,可以应对思维导图当中的大多数问题。为检测刚才所学的方法,并学以致用,我让学生做类似的阅读题。
4分钟的阅读和思考时间后,学生从两个方面运用了刚才所总结的方法:其一是根据思维导图当中的文字找出了文字背后的提示(规律):“黎明悄然而至”给出的信息是时间或者是太阳,学生很容易且快速从文本中找到了“天更亮了”和“太阳完全跳出了”,同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了承上启下的句子,太阳完全跳出海平面,属于最后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而前一句话就是承上一自然段的感叹句,从而改变了学生单一从每段的句首找答案的认知。
其二是综合概括,学生把这一自然段分成两层,第一层是写树叶的颜色,第二层是写河面的平静,这样把两层的意思综合概括为:树绿河面静。
至此,这节课以技术赋能,发现总结概括,并学以致用,在学生的合力下,达到了教学目标,又促进了学生更细致精准的做题,对思维导图的作用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