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赠予我的

文 / 嫩瓜·少年文学院  周筱冉

心理课的铃声像一片被风吹起的羽毛,轻盈地落进教室。老师最后在黑板上写下“寻找日常中的微光”时,窗外的云正被夕阳染成橘子汽水的颜色。我合上书页,笔尖还停留在笔记本最后一行——“或许美好从不需要刻意寻找,它早就在路过的每一处等你。”

走出教学楼时,傍晚的风带着夏末特有的暖。校服拉链没拉好,碎发被吹得贴在脸颊上,我却懒得抬手整理。广播里的音乐放得很轻,刚好能听见操场方向传来的喧闹,还有更远处,树梢间逐渐清晰的虫鸣。那声音不是单一的唧唧声,而是无数细小的音符凑在一起,像谁撒了一把银豆子在草丛里,有的脆,有的柔,此起彼伏地响着。

路过花坛时,一只金龟子“嗡”地从叶片上飞起,翅膀擦过空气的声音都带着毛茸茸的质感,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摇着蒲扇讲的故事,连虫鸣都带着时光的温度。

细雨是在走到巷口时落下来的。不是那种砸得人发疼的急雨,而是像蛛丝一样绵密的雨丝,把整个世界都织进一层薄薄的纱里。路灯在雨雾中晕开暖黄色的光圈,落在青石板路上,映出细碎的亮。

我收起耳机,听见雨丝拂过树叶的沙沙声,还有雨滴从屋檐滴落时,打在铁皮棚上的“嗒嗒”声。这声音像极了心理课上老师放的白噪音,明明是再普通不过的声响,此刻却让心里某个紧绷的角落忽然松快起来。

巷子里的老槐树又落了一地花。粉白色的花瓣被雨水打湿,贴在青灰色的砖缝里,像谁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我蹲下身,指尖碰了碰花瓣边缘,冰凉的触感里带着一丝柔软。上周路过时,这棵树还开满了簇簇的花球,像挂了满树的小灯笼,现在却在风雨里簌簌地落。奇怪的是,看着这些落在泥地里的花瓣,心里没有惋惜,反而觉得有种安静的圆满,就像心理课上讨论过的“失去与获得”,花的凋零或许是为了让树听见泥土的呼吸,而每一片落下的花瓣,都在雨里留下了淡淡的香。

雨丝渐渐密了些,我撑起伞慢慢走。伞骨转动时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和着脚下踩过积水的“啪嗒”声,像是给这雨声伴奏。路边的灌木丛里,几只麻雀挤在一起躲雨,小脑袋探出来时,眼睛亮得像黑葡萄。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声音被雨丝洗得格外清脆,仿佛在争论这场雨到底是送来了清凉,还是打湿了它们的羽毛。我忍不住放慢脚步,看它们歪着头梳理湿漉漉的翅膀,忽然觉得这平凡的瞬间,就像心理课上老师说的“当下的礼物”,不需要太多理由,就足够让人心里一暖。

走到门口时,雨已经停了。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还有谁家厨房飘来的饭菜香。抬头看,楼顶上的天空透出一点浅蓝,像被水洗过的绸缎。几只蜻蜓低空飞着,翅膀在暮色里闪着微光,路过我头顶时,翅膀振动的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我停下脚步,看见单元门前的石板路上,一只小蜗牛正慢吞吞地爬着,壳上沾着雨珠,在路灯下折射出细碎的光。

心理课上,老师让我们写下三件今天遇到的美好小事。那时我还在本子上画着问号,可现在走在这条熟悉的放学路上,忽然发现美好早就把我包围了。是虫鸣在草丛里织出的歌谣,是落花在雨里写下的诗行,是细雨把整个世界都洗得温柔的模样。原来不是世界吝啬赠予,而是我们常常在匆忙中,忘了放慢脚步去听、去看、去感受。

推开家门时,妈妈正端着刚炒好的菜从厨房出来,“回来啦?外面下雨没淋湿吧?”我笑着摇摇头,把书包放在沙发上,忽然觉得心里满满的,像装了一整个傍晚的温柔。或许那些藏在放学路上的虫鸣、落花和细雨,就是世界悄悄塞给我的礼物,不需要隆重的包装,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让我忽然读懂了“美好”的含义——它从来不在遥远的远方,而是在每一个被我们认真看见的当下,在每一次愿意为平凡驻足的时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