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去?要到哪里去?
自思想诞生以来,这三个命题一直伴随着我们,即使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三个问题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但有一点十分重要,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需要意义感和价值感。
转念一想,我们好像有着许多的目的和愿望,要成为“人上人”,要穿耐克,要买名牌包包,商业给我们灌输了数不清的目的,呈现出价值的虚幻景象,好像拥有了这些,生命就拥有了价值,但目的有时候会和欲望掺杂不清,人若分不清欲望和目的,就容易陷入虚无的陷阱。
刷完抖音,仍然空虚无聊,做完试卷,还有无止境的试卷,在消遣中时间流失,人却感受不到意义的存在,这也是虚无感和抑郁的根源之一。
在我们的教育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一脉相承,即使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社会上也盛行这样学习是为了消灭掉竞争对手,使自己有更强的竞争力,商业就是竞争,岗位也需要竞争,有人告诉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做更大的办公室,挣更多的钱,做更多的事,目的本质无好坏,但是过于强调物质属性,我们必然会走向精神上的虚无。
学区房、补习班、兴趣班,家长们为了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得不付出巨大的物质代价,目的只是为了不让孩子落后于他人,“落后就会挨打”使教育有了更多的经济属性,不好好学习就会被人看不起....为了帮孩子获取更多的资源,家长们拼命搜集资源,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赶鸭子上架似的逼促孩子学习,这么做却适得其反。
近几年,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加严重,在全社会内卷的常态下,学生也毫不例外成为其中一员,但对于大多数心智不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过多的社会压力会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影响生活,生活影响心情,形成恶性循环,就连大学生也不能幸免,我们的教育的确是出了一点问题?
灌输式课堂
我们的确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才,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心理健康也是身体健康的一部分,莫让这些辛辛苦苦成才的青少年们患上了空心病,我们的教育需要反思这样一个问题。
孩子生病,家长着急,问题的根源不单单只是教育的问题,但家长可以做的,无非是在内卷洪流中保持一些理性,每个家庭的条件各不相同,能给予孩子的支持同样也有区别,但是有些帮助却是不需要任何物质成本的。
第一,别给孩子过大的压力。第二,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放大他的长处。第四,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请相信他们,支持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莫让空心病噬空孩子的心。
内卷不可怕,可怕是卷入其中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所以,累了的时候请提醒自己:该歇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