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0 斯宾塞:义务教育不能搞!, 策略性忌妒

熊逸 16.2 | 斯宾塞:义务教育不能搞!

斯宾塞认为,政府办教育是越权行为,而且费力不讨好。

在普及教育出现之前,学习曾经是一种自觉自愿、自由选择的事情。

工匠精神来自家族传承的教育方式。

接下来是今天的正文。

(1)义务教育的本质是慈善

今天我们谈谈斯宾塞对义务教育的看法,你只需要记住一个观点:普及教育的本质是慈善。你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义务教育是不是强制性的慈善?

现在让我们进入正文。昨天留下了两个问题:普及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货币的发行和管理,灯塔之类的公共设施的建造,国家法定的宗教信仰,慈善事业,普及教育和邮电服务”,这些内容里边,哪些项目可以合并?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只是对第一个问题的提示。

所以答案是:普及教育的本质是慈善,“普及教育”和“慈善事业”是可以合并的。

隔壁薛老师的专栏,有一期的题目是“商业是最大的慈善”,其中讲到一位经济学家在世界银行工作了16年,发现这个国际扶贫机构效率实在低得惊人。

世界银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府机构,做慈善尚且如此低效,那么在自由主义经济学者看来,政府做的慈善事业会如何低效,应该可想而知。

而我们熟悉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这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慈善事业。如果“商业是最大的慈善”,为什么不可以取消义务教育,让市场化的私立学校取而代之呢?我们至少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义务教育这种慈善,少年儿童的学习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不妨先看看今天大城市里的所谓学区房,这是推高房价的罪魁祸首之一。还有所谓择校费、赞助费,动辄几万、十几万。虽然有了义务教育,虽然可以享受慈善,但每位家长还是心甘情愿地为了给孩子争夺更好的教育资源不惜砸锅卖铁。这背后的道理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而无论教育多么普及,无论教育可以享受多大程度的慈善经费,但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稀缺会导致高价,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2)教育可以随行就市吗?

如果请斯宾塞解决停车问题,他会给出的建议一定是:政府撒手不管,车位随行就市。教育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政府撒手不管,上学随行就市。

英国工会活动家邓宁在《工联和罢工》里边说过一段名言:“一旦有了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甘冒绞首的风险。”这段话后来被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引用,因此而广为人知。当我们说起“知识改变命运”的时候,我们当然知道上学能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利益。那么,那些“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甘冒绞首的风险”的家长无论把学区房的房价哄抬到怎样的高度,都是可以理解的。

既然为教育而赴汤蹈火的动机如此强烈,政府又为什么要搞强制性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呢?

很多为孩子入学而焦头烂额的家长不知道有没有想过:那些对教育并不重视、却偏巧住在学区房里的人家,轻轻松松地挤占了自家孩子的教育名额,这实在让人气结啊!如果教育不是慈善,而是像在市场上一样,各种教育资源陈列出来,有不同档次、不同价格,提供给不同需求的人群,这为什么就不可以呢?一旦办成了慈善,就会有许多并不介意教育质量的人毫不珍惜地占有了优质教育资源,这难道就是好事吗?

如果政府省下这笔用于普及教育的大得吓人的开支,不因为这份开支向社会征收高昂的赋税,而是任由每个人自由支配这笔费用,难道不是更有效率的事情吗?

小孩子从小跟父母学手艺,也一样是不错的出路。我们在学校学的很多制式化的知识,成年之后根本就用不到。为什么不可以让每位家长按照自家的切实需要,自由自主地给孩子选择学业呢?如果能做一个大样本统计,看看所有孩子都学了一样的功课之后,在每个人身上,有多少学来的知识对他有益或有用,这个数据不一定好看。

隔壁的《何帆大局观》有一期“谁来帮助求职者”,谈到教育和就业上的某种错位:“很多人觉得,像在GAP店里卖衣服、在麦当劳卖汉堡包,或是到公司里做前台接待员,似乎都不需要任何技能。这是非常错误的。哪怕是最基础性的工作,也需要独特的技能,遗憾的是,这些技能都没有在中学或大学里传授。”

(3)自觉自愿、自由选择的教育传统

在普及教育出现之前,学习曾经是一种自觉自愿、自由选择的事情,并不会举国少年儿童都学习一样的功课。陶匠的孩子从小给父亲打下手,长大以后继承父业,制琴师的孩子也是一样,还有艺人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家庭熏陶才是最有力的教育。今天看来最离奇的要数日本江户时代,富裕的商人会在女儿六七岁的时候送她们到贵族府邸当差。详细内容,你可以在附录1里看到。

我们看女孩子从小接受这样一种教育,分明自己也高兴,父母也喜欢,长大以后还会最有出息。如果有哪家父母愿意把孩子这样安置,难道还应当遭受谴责不成?

至于男孩子,学手艺明明也是好的,王尔德就这样讲过。

奥斯卡·王尔德基本算是斯宾塞的同时代的人,他在游历美国的时候,从这个“美丽新世界”反思祖国英国的教育事业,感慨说:“儿童天生对书本反感,手工艺应该成为教育的基础。”(《美国印象》,附录2)

我们从王尔德的话里似乎还可以引申出这样的意思:如果全国人民的早年教育并不那么整齐划一,整个社会对新思想的接受度应该更高。至于手工艺究竟何以堪当教育的基础,这倒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今天很流行“工匠精神”这个词,但如果我们真的考证“工匠精神”的来历,就会发现它恰恰来自上述那种家族传承的教育方式,在一代人之内很难讲什么“工匠精神”。(附录3)

反对者当然会说:“义务教育是一种国家行为。一个富强的国家,一个昌盛的民族,不可能由文盲建成。”但斯宾塞一定会反驳说:“你搞反了。国家这个有机体,其存在的意义是为国家之内的每一个个体的幸福服务,而不是相反。”

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相信普及教育、开启民智是一件重要得不能更重要的事业,因为它关乎“保种图存”。如果说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那么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岂不是不言而喻么?

但是,《社会静力学》有这样的话:“如果’民族利益’应该是最高准则的话,为什么我们不应当把你们的财富,以及别的像你们一样的人的财富,用来清偿国债呢?”当然,他不曾想到中国的爱国志士是甘愿毁家纾难的。不过,这些爱国志士同样难以想像的是,在斯宾塞的时代和国度里,有太多知识分子对“开启民智”这种事情嗤之以鼻,并不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的值得教育。于是,普及教育或义务教育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今日思考

那么,最后请你思考一个不太人道的问题:如果有100万元,到底是平均分配给100户贫困家庭更好,还是给一个富家子办一场焰火派对更好?

现在让我们简单温习一下:今天我们谈到了斯宾塞对义务教育的看法,你只需要记住一个观点:普及教育的本质是慈善。你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义务教育是不是强制性的慈善?

今日得到

今天讲到的其他知识点是:

斯宾塞认为,政府办教育是越权行为,而且费力不讨好。

在普及教育出现之前,学习曾经是一种自觉自愿、自由选择的事情。

工匠精神来自家族传承的教育方式。

就到这里吧,我们明天见!

附录1

日本江户时代,富裕的商人会在女儿六七岁的时候送她们到贵族府邸当差,让她们从小浸润在贵族礼仪当中,这样的话,当她们到了嫁人的年龄,才会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更容易嫁到好人家。这也是一种既难能可贵、又很有目的性的教育。

六七岁的女孩子如何当差,说来有趣,是要带了保姆一起去的。在江户文学所谓“滑稽本”里,式亭三马的《浮世澡堂》是一部代表作,其中有一篇《在公馆里当差的女儿的事情》写的就是这种女孩子的故事。女孩子的妈妈在和女伴扯闲话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当差真是难得的好事情呀。并不要怎么教训,举动自然地规矩起来了。在家里无论怎样严格地说,总之有些行为礼节改不过来。上到公馆去,住在那里之后,一切举动自然而然地与前不同了。还有,你知道,这孩子上去的公馆,大概是俸禄很高吧,所以才是十分富贵哩。从津贴什么起,一切都十分优厚。而且那房间里的亲娘是个性情很好的人,把这当做自己的孩子一般看待,种种照应,所以当差很是容易。还有夫人看见她中了意,不叫她的名字,却叫她作小顽皮,什么小顽呀小顽地叫。每逢客人来到的时候,都说起这孩子给她夸耀。这真是十分难得的事情。”

附录2

王尔德《美国印象》:美国的男人都只关心生意。用他们的话说,他们确实精明过人。他们还特别容易接受新思想。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实用的。我们对儿童的教育完全基于书本,但我们必须允许儿童有自己的头脑,然后才能教育这个头脑。儿童天生对书本反感——手工艺应该成为教育的基础。我们应该教育男孩子和女孩子如何用他们的手来制作某样东西,这样他们就不会这么好破坏,好调皮了。

附录3

我们还是以制琴师为例,制作小提琴的木材往往要阴干十几二十年,父亲选择的木材经常要到儿子手上才拿来制琴。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甚至要经过祖孙三代,乃至四代的手,才终于宣告完成。斯宾塞会说:“义务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斩断了家族技艺的良好传承。如果真要弘扬工匠精神,不如先从废除义务教育做起。想想看吧,一个面包师的儿子,如果也要成长为一个面包师的话,花上很多年最宝贵的时间去学语文、数学之类的功课,有什么意义呢?更何况,小孩子学习了这些功课之后,被同学们年复一年地影响之后,很可能就对家族技艺失去了兴趣,长大以后就谋求其他的发展去了。从大概率上说,他也许做了个蹩脚的教师,也许做了个二流的医生,而他本可以成长为一位第一流的面包师的。”


万维钢 日课228丨策略性忌妒

如果你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不知你是否曾经感到过来自同事的忌妒。“忌妒”是个老话题,现在的人都有“双赢”的观念,更喜欢谈合作,要竞争也讲究的是公平的竞争,很少有人谈“忌妒”了。

我们不爱谈忌妒,也是因为我们认为忌妒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小情绪 —— 谁如果忌妒心强,那只能说明他心胸窄眼界低,不是个能做大事的人,根本不值得在意。

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如果身边的人忌妒你,那是他们的事,你只要继续做好自己就行,对吗?

如果你这么想,你可能就犯了一个错误。忌妒,可能是策略性的。

也许忌妒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小情绪,但我今天要说的可是一篇高大上的文章,《科学美国人》杂志网站7月5日的“作为表现出色者面对的问题”( The problem with being a top performer ),作者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弗兰切斯卡·吉诺(Francesca Gino)。这是一篇有关忌妒的研究综述。

吉诺列举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研究。我觉得看这些研究的最佳视角,是忌妒到底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

有个吉诺本人参与的研究是这样的。美国绝大多数州,要求车主每隔两年对汽车做一次尾气排放测试。你把车开到政府指定的一个测试机构,有专门人员给你当场测试、当场出结果。如果排放达标,你这辆车就可以继续注册使用,如果不达标就不能上路。

搞这种测试当然是为了保护环境。但环境很大,车很小,就算路上有几辆排放不达标的车也不见得空气就不行了。比如我以前在洛斯阿拉莫斯工作过,那里地广人稀,政府根本就不要求什么排放测试。

那么既然如此,有时候你的车其实排放不达标,可是正好赶上测试员心情好,也许就算你过了。

这种行为大概不算腐败,因为测试员并没有收你的贿赂。他们作为政府底层雇员,受贿是万万不敢的。但是他们的确会时不时地根据心情,使用一下手里这个小小的权力。

关键问题就是,根据什么心情?

排放测试员是中等收入者,他们自己开的都是比较一般的车。吉诺等研究者想问的问题是,他们更愿意帮“一般的车”作假,还是愿意帮“好车”作假呢?

吉诺等人调查了测试员作假的情况,结论是测试员更愿意放过一般的车,但是对豪华的车都坚持了严格标准。

吉诺说,当测试员看到一个人开着跟自己的车差不多档次的车的时候,他会对这个人产生共情作用。我感觉你跟我是差不多的人,那你有麻烦就好像我有麻烦一样,这次就算你过了吧。

但是当测试员面对一个开豪车的人的时候,他的情绪是忌妒。严格把关,不能过就是不能过。

如此说来,这个忌妒的确是一个小情绪 —— 没有什么利益上的好处,纯粹是因为看你开好车我不太高兴。如果所有忌妒都是这样的,那你的确不应该太在意,无非是平时表现得谦逊一点就行。

但是请注意,测试员跟车主是陌生人的关系,他们打过这一次交道可能再也不会见面了,双方既没有合作也没有竞争。可是同事之间可不是这样。那么同事之间的忌妒,就有可能不一样。

吉诺列举了美国几个大学和国立台湾大学的研究者一项合作研究。这些研究者认为,在公司里表现特别优异的明星员工,会让他的同事产生两个相反的看法,而这两个感觉又会导致两种相反的行动。

第一个看法,是同事们会认为明星员工的存在,对公司、对所有员工,都有好处。明星员工能提升业绩,带来更多客户和订单,所有人都受益。那么据此,同事们就会给明星员工提供支持。

但与此同时,还有第二个看法 —— 威胁。明星员工干得太好,他就会改变老板对这个岗位的预期,别人干不了这么好,职位就有危险了。再者,明星员工会抢占更多的公司资源,公司上下围着他转,老板也整天跟他聊,别人的资源就会减少。那么据此,同事们就会给明星员工拆台。

这两个看法同时存在。一般老板总是跟员工强调第一种看法,忽略第二种看法,殊不知第二种看法有时候更强烈。

研究者调查了台湾北部105个理发店的350个发型师。选择台湾而不是美国,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台湾理发店里,发型师的收入来自两部分:一个是自己直接服务所得,一个是店里的总收入,而且台湾几乎没有小费。那么一个明星发型师,对同事的作用就既有好处又有威胁。

结果是同事们对明星发型师的态度的确是既有支持,又有拆台。如果一个同事感觉明星对他的好处更大,比如说提供一些发型设计的想法、介绍一些顾客给他,他就会更支持明星。如果同事觉得明星的威胁更大,比如占据了太多的空间、优先挑选工作时段,他们就会给明星拆台 —— 当然也无非就是说坏话、挑毛病之类。

研究者还发现,如果有些工作是需要几个人合作的,那么明星员工就会更难过!合作这个行为,会把明星的好处给淡化 —— 大概是这个任务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你个人表现不算什么;同时会把明星的威胁放大 —— 大概是你干活太快、干得太好,跟我们节奏不匹配。

然后研究者回到实验室里,用大学生做测试,用计算机模拟明星,取得了类似的结论。如果明星带来的资源能给团队所有人共享,人们就支持明星。如果明星抢占了团队的资源,人们就拆台。

咱们想想这个研究。同事对明星员工的两个看法和相关的行动,都是理性的。这不是什么小情绪爆发,是切实的利益计算。如果第二种看法叫忌妒,这是策略性的忌妒。

| 我的评论

如果你认为忌妒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情绪,这种策略性忌妒就可能会伤害你。如果你认为别人忌妒你是因为他们太愚蠢了,你就是在回避而不是解决问题。

这个道理是好和坏两种看法都存在。我们应该想办法增强好的看法,减弱坏的看法。如果你是一个明星员工,从事的正好还是一个特别需要别人配合的工作,你想要获得同事支持的话,仅仅表现出谦虚有礼恐怕就不行,你得想想怎么带给别人更多资源,而不是抢占别人的资源。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你应该想想用什么制度保护明星员工。

| 由此得到

陌生人之间的忌妒可能是无谓的小情绪,同事之间的忌妒却可能是策略性的,值得认真对待。同事们对明星员工会有“有好处”和“有威胁”两种看法,并由此采取“支持”和“拆台”两种行动 —— 我们应该想办法加强第一种看法和行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47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3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09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37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8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30评论 0 26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9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2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6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4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4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9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54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