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自己是个没有幸福能力的人。我总在羡慕别人,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好,我的自卑情绪总是挥之不去,让我无法乐观地面对生活。
这种自卑来自于我的童年。
小时候,家里是属于村里中等偏下收入的家庭吧,其实,刚开始还好。就是在妈妈生了妹妹之后,情况更遭了。
妹妹是1989年出生的,那个时候正是计划生育很“猖獗”的时候。乡里和村里的那些地方官,不管我们家里人死活,把家里能搬的东西都搬走了,把我们家的柜子,粮食,甚至连我们家的门都摘走了,还让我爸戴了手铐,去乡里。
我记得被罚的那天,下午我回家后,看见妈妈坐在房梯那,应该是在哭,我也记不清了。然后我进门,看到家里的柜子也被搬走了,门也没有了,我不知道当时自己哭没哭,但心里应该是很难过,之后在和其他小伙伴玩的时候,总有同龄的男孩儿笑话我,拿这件事取笑我,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也很难过,所以,即便是现在,过了三下多年,我对那些男生的当时的行为仍然没有释然。
除了家里因为生了妹妹被无情残暴的父母官摧残,还有常年父母的争吵和打闹,更多是父亲的懦弱无能。
也许我用这些词来形容自己的父亲很不孝顺,但这真是他当时给我的感受。
作为农村人,他不能吃苦,去地里和母亲一起干活,母亲还没喊累,他就开始抱怨,埋怨,仿佛那活是给我母亲干的一样。
母亲是非常要强的人,头脑清晰,心灵手巧,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也是村里公认的“女强人”。那个时候好多女的都不去地里干活的,可是母亲却和父亲一样,早出晚归,从没半点埋怨。她一心想把日子过好,让村里的人都高看一眼。在我母亲嫁过来之前,我们家虽然不能说很穷,但也是穷的。刚开始都是靠姥姥接济一些,后来才慢慢好转一些。可是这些父亲都不懂,他怕辛苦,又没有别人聪明的脑瓜,还埋怨母亲让他多干活。很小的时候我不懂,总觉得母亲欺负父亲,可后来慢慢懂事,我才明白母亲的苦。两个人无论在哪方面都不能同频,也许,如果母亲是一个胸无大志,凑和过日子的人,他们也可以和平相处,可偏偏母亲就是要强,要好。这就让好更辛苦,心里更苦。没有人说说心里话,也不敢跟姥姥姥爷说这些。
父亲脾气还很不好,遇到不顺心的事,总是给我和妹妹语言暴力。凶神恶煞。真的,这就是小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我好像不记得他什么时候温柔地跟我们说说话,聊聊天,带我们去地里玩。有的只是每次从地里干活回来以后,各种摔那些农具,然后摔门,让我内心充满愧疚,总觉得自己不能帮父母分担活是我的错,我是他们的负担,是我让他们受苦了。特别是在每年开学交学费的时候,我觉得我欠他们的,是我让他们那么辛苦,那么累。
所以,我从小就立志要好好学习,走出去。为了父母。
从小学习就是第一、第二。小升初时,考了我们全乡里第一名,被录取到镇上的择优班免费读初中。这件中让父母风光了一把,也让我尝到了好好学习的甜头。后来,一路求学,不敢有半点懈怠,最终在高考时以高于一本线60分的成绩考到了北京。人生的第二个拐点。毕业后虽然工作几经辗转,但都还不错。后来找到我现在的先生,这是我幸福人生的开始。我们俩都是农村出来的,有共同语言,先生也很有能力,跟着他落了北京户口,生活虽然不大富大贵,但也小富即安。我真的很满足。
可不知为什么,这种自卑的情绪还总是缠绕着我,这种“我不值得”的感受也常常困扰着我。
和别人交往时,如果对方各方面都比我强,我会很难受,不愿意多来往。如果我们各方面都相当或者我的条件更优越一些,那么我会更加主动地去交往。生活中,工作中,都是如此。
我现在的工作环境中,我算是前1/3吧,所以觉得比较好。我不想做一个很普通的人,我想要有存在感,我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我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如果得到了认可和肯定,我会做的更好,反之,可能会削弱我的积极性。
我是活在别人眼中的,而不是活给自己看的。
一直想做真实的自己,可我又觉得真实的自己并不好。不自律,不上进。
昨天先生出差,我就刷剧到半夜,如果他在,我肯定不会这样。
我特别羡慕办公室的Lisa,做什么都坦坦荡荡的,而我总是畏首畏尾的,见着领导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我总觉得37岁的自己不够成熟,心智不成熟。不够坚强,不够理性。不像将近40的人应该有的样子。
我总是喜欢跟身边的人比,比也不是比物质条件,而是寻找和他们在精神方面的不同,通过接触不同的同龄女性,我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贤妻良母,儿媳等角色方面做的还是很好的。
孩子从小基本没怎么用老人帮过忙,自己心地善良,对公婆也很好,对工作尽职尽责。应该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公民。
希望我能通过不断地学习,让自己在心理方面变得更好,更积极向上,欣赏而不是批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