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技术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个市场也都有自己的性格,只有当技术的性格和市场的性格匹配起来,才是真正的佳偶天成。
我们看到的小趋势是:有些新技术在看起来离新技术最为遥远的领域找到了广阔的应用天地,并能通过为普通人赋能将这种潜能进一步放大。
新技术有了市场应该才有价值,假如超人就出现在眼前,但是不产生任何应用,那也是何无价值的,不会形成大国争夺的对象。
每一种技术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个市场也都有自己的性格。只有当技术和市场投缘时,才能擦出火花。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才能看清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到底会对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决定未来新技术影响力的不是其技术先进水平,而是其能够发现的应用场景。
促使美国成为工业大国的革命性技术创新并不是发动机这样的核心技术,而是流水线这一应用技术;美国之所以出现流水线,是因为这种技术的性格恰好与美国的市场性格匹配。
那么,我们能够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这段历史得到什么启示呢?我们会发现:能够最大限度地推动中国经济崛起的并不是核心技术,而是应用技术;中国在选择应用技术的时候,应该寻找与自己的市场性格最为匹配的技术。
对于何帆老师在《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书中提到的其它诸如“第三个变量:新旧融合”,“第四个变量:自下而上”,“第五个变量:重建社群”等小趋势分析均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在此不再细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书的内容更加具有意义。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拉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超人出现,智人终结,无用阶层固化。但这种迎接超人的到来的小趋势看来还没有产生,而我们更看好的小趋势是技术赋能,我们今后面临的是“人工智能之谷”。如果我们能够跨越“人工智能之谷”,就一定能够登上另一个山巅,看到更壮观的前景,但如果我们不能齐心协力,“人工智能之谷”也有可能变成另一个“死亡谷”。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超人隐隐约约地在向我们招手,可惜全世界都还没有准备好如何迎接它,还在相互倾扎、文明冲突。难道要让超人来重建我们的世界秩序吗?
人类的智慧产生于命运共同体的社群中,社群的画风千差万别,但对重建信任和亲近关系的期待是共同的。
越是在灰暗的背景下,这种重建社群的努力就显得越鲜亮。这个世界并不会越变越糟,但通向美好生活的道路是由一粒粒砂石铺就的。我相信重建社群在未来会成为影响中国的深刻变量,因为我相信:社会发展的剧情经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