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
今天是单位年会的日子。出乎意料,领导发出邀请让我参加。我实在是没想好自己出席的身份是什么,身份不明~就尴尬无比,于是婉拒了。
但是,年会这个主题竟然在脑海里按照时间轴贯穿下来,还真是有点意思:
刚入局,领导让就我张罗年会,我和年会从那时结下了缘分。那时,很用心,却很单薄。
后来,自己带团队,对年会很是上心。不管是20几人的年会还是500多人的年会,我都精心策划组织实施。我在基层是大学生出身,鹤立鸡群的好出身。相对于我的下属们就自然贴上了“脑力劳动的标签”。所以,我全权出脑力策划,别人去执行和完成我的想法。那时,很是一言堂,还有点事无巨细。前两天的发文,一个班主任老师的分寸,是我现在的领悟。那时候的我不行。
再后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团队,顶头上司莫名其妙地把我想成“假想敌”。霸气十足、毫不掩饰的欺负我!刚到新部门就在全员会上安排,让我张罗年会,并放言说,如果我张罗的好,就请公司领导班子来参加;张罗的不好,就关上门自娱自乐!这是什么话?而且,只给我不足两周的时间!我的一言堂在这个全都陌生的环境里肯定是无解了。于是,我的酒桌本领一亮,两次饭搞定人和事儿~核心人物能和我一起全力以赴。年会那天,领导班子都来了,竟然从头跟到尾。很是兴致勃勃地把顶头上司夸得眉开眼笑。在喝酒阶段,我打了一圈场子后,就跑到卫生间,据说是见一个就抱一个~开哭!也从那次,我和顶头上司的关系破冰了。
在分公司的最后一个年会,是我带过的让我倍感煎熬的一个团队,就是这个团队把我的匪气练就得淋漓尽致!年会那天,我们喝了、抽了、骂了、唱了,都多了。第二天,他们说自从上班以来没有过这么开心的度过一次年会。
到审计的年会,我很沉默。年会主要是分享,我的观点就是:领导点名就上,不退就;不点名,就眯,不主动。第一次年会分享,紧张的写稿子,担心有什么闪失,还有想把稿子背下来的冲动。其实,我的担心就是这个场不是我熟悉的场。我~从基层上来,一个匪气十足,靠酒桌文化打天下的人,一下子登堂入室了,就怕露怯载面儿。结果,还是上去按照自己的风格白活去了,丢了文邹邹的稿子,我的风格竟然还受用,于是,我每年都被点名了。
审计年会,我的角色是年会分享而不再是年会组织,这就是从外化到内化自己的过程。那时,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找依据,开启自我挖掘的过程。我的年会分享从不使用部门规定的固定模板,又没按照领导事前的谈话方向去做。那时的我,只想通过所做的每一个事情,做出我自己。越是这样,领导越说我的影响力效果很好。
我的最后一次分享是,把一切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都做得有意思和有意义。我现在也没找到比这更适合我的,能让我全情投入的神经。
嗯,我的年会故事结束了,静悄悄的不再热闹。可是昨天,懂你英语的班班让我做年会分享。哈哈,天意么~续曲?还是那句话,点名就上,不退就;不点名就眯,不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