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周三
*今日笔记摘抄:
我们可以有需求,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但不要向对方索要。因为索要就会变成“要求”,从而让对方反感、对抗……
用陈述性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期待对方一定要给予,不期待对方一定要以自己想要的方式,一定要给予自己想要的内容。
*今日练习:
1,情绪平和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用陈述性的语言,以“我……”为开头)
表达感受,比如:我听到你说我收拾完你的桌子,使你找不到你的东西了,我觉得有点委屈。我的本意是想帮你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规整一下的。
表达需求,比如:我有点闷,想让你陪我说会儿话。
陈述性的表达,而不是带着情绪的质问,命令,或抱怨。
比如:你东西找不到,问我干什么?!看你那桌子,我要不收拾收拾,都乱成什么样了!
你就不能陪我说说话?!
2,觉察自己,是否是“要求”,“索要”的心态。
要求,索要,会让人有压力,会激起人有意或无意的排斥与对抗。
预设的标准,结果,期待…会让自己“一叶障目”,把自己困限住。同时,也想把对方,设定在自己“轨道里”,把不符合自己想要的,都认定为“不对,不好”。
一旦带着“要求”,“索要”的心态,就会让自己执着于“你是不是按我说的,是不是给我想要的……”,却不去用心感受和看见,对方所做的。
*练习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觉察自己是否在“要求”和“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