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一本:《先秦儒家哲学》
----阿拉丁956
昨天下午,购买的傅佩荣老师的《先秦儒家哲学》新书到了,迫不及待地打开.....
阅读起来,果然朗朗上口、不晦涩且接底气,如果不是约600页的大块头,估计昨晚应该是熬夜通读了。佩服傅老师治学严谨的同时,也佩服傅老师阅读“得一好书两天内必读完”的强大的学习兴趣;
重读经典的兴奋感是事前没有料到的,刚开始下定决心准备依赖意志力好好把经典啃一啃,没想到,傅老师的《先秦儒家哲学》,获得阅读的意外收获,从来没有过的阅读喜悦;也许当初做了最不利的打算、也许是提前领悟的耳顺、也许阅读的积累导致理解力的提升,其中缘由也寻不得,总之,就是觉得很放松、很舒坦!
傅老师对许多篇章的解读尤为有新意、不拘泥于大同,有些解读甚至让人产生诧异感。比如:学而时习之的“习”傅老师解读为“实践”、特别让人容易接受;想想读书多年,真正“学而不厌”的有几人?真正把“学习之后久不久常常温习”当成“不亦说乎”又有几个?如果学习之后经常应有于具体的实践之中,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难道“不说乎”?
又如:把“善”解读为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儒家所说的“善”一定落在人与人之间;“人之初,也不是性本善”,如果“性本善”就无需“择善固执”、更无法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人类不是天生就有道德、也不是谁喜欢压迫你,道德是人类自发的要求,不行善则心里不安,这就是“向善”,为此,应该理解为“人性向善”
难怪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人性本善的说法是一种信仰。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类似其它新颖的观点例子在随后的读书笔记中会不断地收编,傅老师阅读经典的思路和韩鹏杰老师有点相似,既要澄清观点,不人云亦云;又要设定评判标准,不被作者的思路左右、影响自身的独立判断;一步一步地深入研究、直至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一本好书值得慢慢地阅读、反反复复地阅读、安安静静、平平静静地体会领悟、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如此,一定收获不菲、成长不断!
2021年6月29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