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派克在他的书里记载过一个病例,有位牧师的家人全都病了,妻子患上了慢性抑郁症,两个儿子大学辍学,这位牧师非常苦恼,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他很爱自己的家人,为家人操碎了心,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工作生活无所不包,竭尽全力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牧师这种自我牺牲的爱,听起来是不是很伟大?派克却非常尖刻地说,牧师对家人的生活大包大揽,付出各种努力,只是在满足自己好人形象的心理需求而已,根本没有把妻子和儿子心智的成熟当一回事,这当然不是真爱。后来这位牧师在派克的建议下,扮演起“坏人”的角色,比如不再帮妻子和儿子打扫卫生,让妻子独自去听歌剧、让儿子自己赚生活费等等,再后来,他的儿子们回到了大学,妻子也学会了独处,而牧师本人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这样,儿子、妻子和牧师,每个人的心智都获得了成长。真正的爱,绝不是无原则、无条件地付出,它还应该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和严厉的批评。
还有一种耍流氓的爱比较隐蔽,它不是弱化对方的心智,而是拒绝自己心智的成长,那就是以依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爱。先解释一下,每个人都有依赖心理,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依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被依赖控制了的话,那就是病态的依赖。这类人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没有他,我活着都没含义”听起来很像是深爱着,但实际上是一种寄生关系,他把自己的生命和价值寄托在别人身上,这样的人通常会在找到依赖的对象之后,就会突然失去曾经具有的生活技能,比如突然拧不开瓶盖了、突然不会开车了等等。由于在依赖的过程中,心智不是成熟而是退化,所以他会越来越无法忍受孤独,在失去依赖的对象之后,要么寻死觅活,要么会在短期内依赖上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