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开始全球大放水,导致全球的金融资产水涨船高,1月5日,美联储公布了12月中旬召开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除了市场已有预期的加速缩减资产购买规模、提前加息等内容,还显示缩减资产负债表的速度或更快,可能就在未来几个月。
受美联储此次鹰派表态影响,美股全线受挫,纳指更是创下10个多月来最大跌幅。
难道全球经济要开始按急刹车了么?
一、巧合还是障眼法?
马斯克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发推特预测下一轮经济衰退大约会在2022年春天或者夏天到来,最迟不晚于2023年。
无独有偶,畅销理财书《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多次在社交媒体上警告投资者,要做好准备,迎接全面的市场崩盘和痛苦的经济低迷。
在全球资产蒸蒸日上的环境下:
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基金公司的现金储备达到了1400多亿美金;
比尔盖茨突发离婚申明;
曾经的中国首富钟睒睒作为万泰生物的董事长,在万泰生物 ipo 上市的八个月后便辞去董事长职务
......
如此种种,是障眼法还是巧合。
二、并存的通胀和通缩!
由于突发的新冠病毒,2020年,全球多国通过史无前例财政刺激法案,实施了惊天动地的量化宽松,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全球多国资产大膨胀。
到了2021年全球疫情大流行,各国封闭,供应链停止,劳动力短缺,引发能源价格飙升暴涨,2021年NYMEX 原油价格年内累计上涨36.48%,ICE布油价格年内累计上涨35.41%。
而能源价格暴涨直接引发了供应链上游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至2021年年底,全球多国通胀率创下半个世纪以来的最大涨幅,美国12月最新的CPI数据更是达到7%,是40年以来最高水平。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采掘行业和原材料行业,如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矿物等,而中游的机械设备和下游的制造零售端基本没有任何变化,说明通胀还没有传递到下游的制造和零售业。
这意味着高涨的大宗商品价格已经传导至工业链的上游,即厂家,厂家承担着越来越高的生产成本,利润边际开始压缩,而此时厂家却无法将推高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如前阵子高涨的煤炭价格被监管层限价。由于强监管的原因导致通胀无法传导至消费者市场,最终将使得厂家在未来付出惨重的代价。
价格预期和行为模式之间是有相互关联的。疫情导致生产端通胀,资产端通胀,原材料端也通胀,但是消费端却是通缩的:
一方面是全球资产价格的泡沫化以及剧烈膨胀;
另一方面是实体收入边际利润不断被高涨的原物料价格所挤压。
这就是疫情对于全球经济最大的冲击:需求端上的冲击。
由于全球经济对于病毒株的恐惧,需求端被压制,同样的高涨的物价又必须通过利率正常化,并且逐步升息来遏制通胀,当利息往上走,那么相当多的依靠贷款来支撑利润规模的企业就要出现群体性违约。
这就变成了如何在两害中取其轻的困境。
无论印了多少钞票,我们始终无法有效提高需求。而印了钞票却会创造货币性的通胀,这点风险却难以被对冲,美元的升值以及加息的持续高压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
三、我们都活在经济周期中!
随着经济周期逐渐进入去杠杆周期,将有大量的企业需要为先前的高速经济发展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在去杠杆的经济周期中,企业被迫还钱,逐步降速的经济难以提供以往丰厚的回报了,恶化的现金流以及利润情况不在能够支撑的了企业本身的运营。
这个时候企业只能够想办法在金融市场上融资以求度过周期,比如上市的企业可以质押股票,或者发行债券,随着货币发放量的收紧的,利率开始上升,债权人开始担忧借款人无法正常偿还贷款,而债务人也开始变得焦虑,于是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始驱使人们囤积现金,于是市场开始了恶性循环,资金的流动性持续减弱,一旦一个市场缺乏流动性,便容易发生系统性危机。
四、高通胀下脆弱的金融市场
史上最大金融泡沫什么时候会被刺破?导火索又会是什么呢?或许是一场自然灾害,或者是一场暴乱,亦或者是一份普通的经济调控政策,甚至是无声无息的。
我们无法预测这个事件哪天发生,因为我们都身处周期中。但危机同时也是机会,我们需要知道在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如何去对冲风险,抓住机会。
END.
预告:本专题会继续剖析利率、外汇、大宗商品期货、股债市场等不同大类资产在不同经济周期中的特征。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