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与这个班一起走过了两年的时光。这两年,刚开始是慌乱与无措,接着是相互理解的珍惜,后来也有随着孩子年龄变化和自己工作方法的一成不变凸显出的其他问题。
今天正式开学,清晨去了教室,眼前大多是断断续续往学校赶来的学生。
昨晚,学校新学期教师会议持续到了十点多。校长传达了各级会议的会议精神,对新学期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并且谈到了自己对这所学校,甚至是对乡村教育的憧憬。其中,有两个消息最令自己振奋,北京桂馨慈善基金将在我校打造一个悦读空间,我县教育局已经高度重视校园阅读。
如校长所言:重视阅读是因为高考改革方向,也是一种内心的真正影响。自己也有对于阅读意义的思考:会丰富着更完整的人生体验,即使有些经历自己不曾经历过,也会在洗尽铅华的文字中触摸得到。因为阅读,曾经畏惧的不再那么畏惧,比如失去,比如生死;也因为阅读,往昔无措的变得清晰,竟也会一点一点理出头绪;因为阅读,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即使没有任何目的,在人的一生中,阅读也应如空气一般,不可或缺。
对于阅读的意义和状态印象深刻的是闫学所著的《给教师的阅读建议》中所阐述的:
校长在工作会议上说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重视学生和自身阅读习惯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自己油然想到了曾经阅读过的由西班牙作家蒙瑟拉·纱尔朵所著、周姚萍翻译的《读书会的75个阅读作战法》。学校是个因教育而存在的场所,也是个传播知识的场所。然而,阅读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能,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孩子本身隐藏着阅读的潜能,如果什么都不做,该能力便会处于沉睡状态,我们必须将它激发引导出来,假如教育已经足够的话,只需通过种种正面奖励就可使阅读能力高度开发,即不管孩子或成人,应该都能够自己阅读,可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成人,甚至学校老师也未必称得上是真正的阅读者。仅有“教”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于自主性的行动,也就是有必要从孩子自身引出发现书籍和文字世界的能力,让孩子将阅读的内容消化、吸收,协助每个孩子建立起独特的阅读架构,锻炼其思考力,培育出有助于其生存的判断能力。
如果能如此,不管他们未来读或不读,爱读或不爱读,他们也都已具有将任意种类文章读进脑中的能力了。我们千万不可停滞在“让他们喜爱阅读”的陷阱中,最重要的是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可活化脑部所有机能,所以比其他任何能力都更具有价值。
入职两年以来,每一个新学期都有不同的“新”的含义。也许,一种习惯只有在失去时才会有所感知,甚至是触动。在校务工作会议上,因为教师短缺缘故,当得知自己被安排三四五年级的英语课时,自己不禁向校长提出请求:继续担任三年级的语文兼任班主任,其他班的英语课也不会推诿。当然,这显然是行不大通的,因为课时量太大。终于,校长和学校教师通过调节,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担任三年级语文,英语,四年级英语,兼任三年级班主任。如此的请求只为了在自己的班级内继续推行阅读,觉得没有比阅读更重要的事。当然,为了这学期的阅读,自己在暑假也是做了准备的。虽然还不太完善,也是尽心去试探了。自己继续阅读关于深层阅读的策略指导书籍,对于阅读的热爱重要,策略同样不可或缺。想通过一些策略性的指导,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的一种兴趣转化为一种能力,两年来的阅读推广也许会有一些质的变化。
做任何事情都有不同的动力源泉。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经历什么,始终不忘的是坚韧。这是因着一种内驱力的执念。
班上的一个孩子转学去了县城,自己对孩子心生祝福,随之而来的对乡村教育也有了一丝远虑。何时,我们的孩子,可以不因教育资源的不同,坚定安心地在家门口上学?转念想到了暑假县城一所小学询问过自己是否愿意去他们学校的事情。孩子奔赴的是县城,大家认为优秀的师资力量也应该在县城,县城不再只是县城,已然是人们心中优质的教育资源汇聚的地方。那么,乡村教育之路应该如何去走呢?需要外力的支撑和倾斜,更需要的是与我们乡村教育有关的每一个人的守望,这种守望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有为,努力实现自我的突围。自外向内的倒逼式变革与由内而外的自我生长相扶相持方可生出乡村教育的希望。孩子走了,给其他孩子说他想杨老师呢,我也会时不时地想起你,并且愿你在新的学校的快乐幸福!
一周后,孩子妈妈发来了他写的作文。
暑假去了四川映秀镇的漩口中学亲眼目睹了地震遗址,在开学之初,心底油然而生的是对于安全的不容小觑。一切愿景只有在生命存在的前提下方可发生。
新的学期,我们都在面对着新的成长,只希望我们还是一如既往,而不是一成不变。
2010.09.01&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