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长安的荔枝》真的是感慨万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看到了一名背负忧忧成事之志、胸怀拳拳报国之心的士子,如何从意气风发、一心为公、指点江山再到痛苦纠结、绝望透底、心如死灰的心路历程。
里面的经典台词有励志的,比如“就算倒下,我也要知道距离终点有多远”。也有揭露当时社会潜规则的,比如“流程是弱者遵守的规矩”。反映了当时的一位底层官吏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的烈火蝶变。
最讽刺的是主人翁李善德带领众人历经千辛万苦,想尽众多方法拼命把荔枝按时送到圣人面前时,也只不过是众多水果里普通的一种,而杨贵妃尝都没尝一口,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当然更不会在乎这颗荔枝背后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
最终一场安史之乱将这如梦如幻的盛唐打回原形,如昙花一现般一去不复返,让人扼腕叹息,也看到了封建王朝的腐朽与落后。整个国家的资源和机器被调动起来,不是为了解决众生福祉、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反而仅仅是满足统治阶层的个人私欲。更有以杨国忠为首的贪官污吏在其中浑水摸鱼、鱼肉百姓、草菅人命。个体在那种环境下其实不都是奴隶仆人?哪有自由尊严可言?如果是这样的盛唐,我想我们还是不要为好。
但也让人不仅觉得后背一凉?!不免疑问:为什么今天看来该影片还能引起强大的共鸣,值得反思警醒。
难得是作为今天的后人可以通过观影的方式来反思借鉴。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是后人复哀后人矣。
尤其是电影最后一个场景:李善德在无意中听到安禄山已经攻入长安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树下一边吃荔枝一边哭的稀里哗啦。这个情节设计在这里其实是留白了的,给观众想象的空间,去思考他为什么会哭。
美好的时代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创造和争取的。正如我们现在生长的时代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好的时代,也是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拼搏下来的,与你我息息相关。
以史为鉴、复兴中华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融入广大中华儿女身心血液,不用担心再去感同身受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痛苦,祖国在背后的守护给每个人最强的安全感,万物勃兴向旭日、众生辛劳奔安康的奋进画面随处可见,相信在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上,你我均会成为伟大时代共同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