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5期“规”专题活动。
“潜规则”,整体来说算是个贬意词。比如说在娱乐圈,如果某个女明星说自己被某某导演“潜规则”,说的就是自己被欺侮或被人侵犯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潜规则是一种行为的代表词。
但很多时候,其实各行各业,或者说人与人间的关系中都存在各种无法言说和摆上台面的“潜规则”。这些规则只要是摆不上台面,那就意味着这种规则是在阳光下无法存活的,也就是典型的“灯下黑”。比如在采购行业,虽然有公开招标这种模式,也是国家招投标要求的依法依规采购。但只要参与在其中的人都明白,在这个行业里,藏着多少“潜规则”。具体深入的话就不能太多写了,否则就可能被锁文。
所以“潜规则”大抵是相对“明规则”来说的,尽管是像潜水一般藏在底下,没有摊在面上,事实上当它成为众所周知的规则时,大家就都懂了,只是在这个规则之外的人不太明晰而已。当我们要促成某事干成,在中国的生态下,得找关系,得送礼,这就是最常见的“潜规则”。不要说你从没听说过,你若是小学生,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这种“潜规则”家长们是不希望你知道的,在他们心目中,你还小,很单纯,不要受到这种不好的行为所影响,要对这个世界多一些美好,而不是从小就体会那些黑暗。
但人只要成长,就会不知不觉在各种过程中懂得并经历这些“潜规则”。有一句话挺有道理,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就像这些上不了台面的规则,有人对你说,一开始你决不会相信,因为你打小接触的都是明面上的规则,教你的都是书本上的道理,一旦你走入社会,难免一时难以接受,但经历过摔打后很快就会明白,很多事明规则走不通时,潜规则就能发挥作用。
这么说心里特别难受,为什么会得是这样?大家都讲规矩,都按规则来不行吗?还真不行。如果一切都按规矩办,那么就一定会牺牲一些拥有资源人的利益,他们不会同意,也不会轻易放弃机会,这就是“潜规则”能够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ZY的英明决策,把FF这项工程向严的基调上推进,让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潜规则”也逐步无法藏身。不过民间也有句老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反也反不尽,好在一露头就打还是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至少明面上没人敢那么嚣张了,私底下的偷偷摸摸要么是虾兵蟹将,要么是抱侥幸心理的不怕死的,总是会有,不足为奇。所以“潜规则 ”总有市场。
希望有一天,一切都能摆在台面上明说,而不是总需要动用“潜规则”去办事,让人太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