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重要的是,当孩子争吵时,你可以在自己出面干预之前这样做。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孩子们情绪激动,他们已经进入了战斗,逃跑或呆在原地”的状态,这意味着他们认为出现了紧急情况。很自然地,作为父母的我们也会不由得认为真的出现了紧急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反应。问题是,紧急情况下人们的大脑会充斥各种生化成分而不堪重负,从而无法清晰地思考。因此我们就无法充分发挥父母的积极作用。
不妨设想一下你的儿子把正在学走路的妹妹推到了,这是紧急情况吗?其实不是,但感觉像是。你甚至都没察觉到,你已经陷入“斗争,逃跑或呆在原地”的状态中,把儿子视为敌人,不自觉的拉响警报,准备战胜敌人,挽救你的宝宝。
遗憾的是,那些刺耳的警笛不但没有用,还会加剧两个孩子感到的紧张,你的女儿本来并没有受伤,只是吓了一跳,她会开始嚎嚎大哭,你的儿子逃到沙发后面,你在后面追,喊叫着威胁他,结果至少20分钟才能恢复平静。
如果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家经常反复出现。孩子的杏仁体——大脑中警示危险的部分——就会更加活跃,更加紧张,当他们生气时就会更加敏感,因为他们觉得受到了威胁,更容易心烦,彼此的争吵也更频繁,重点在在于你要知道婴儿出生时的大脑发育并没有完成,这是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机会去适应具体的环境,他们的大脑是根据我们的互动来成型的。我们越是按捺不住,子女就越觉得生活中到处都是紧急情况,结果发展出自我保护过度的大脑,性格更加好斗。
当然,育儿过程中,家长经常感到心烦意乱,不知所措和生气也是正常情况。婴儿哭闹不停,幼儿打婴儿,学前班的孩子把幼儿的泰迪熊扔进马桶冲走。六岁的孩子开始开始重复在她在学校听到骂人的话,就为了把弟弟气哭,特别是当孩子们争吵的时候,父母的本能就是生气,所以我们会跃入战局,大呼小叫,偏袒其中一方,说出事后自己后悔不已的话。我们只是试图解决问题,但如果我们从处理紧急情况的角度出发,就会不可避免的使事情变得更糟,既处理不好眼下的情况,也破坏了子女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打破这个循环,就需要学会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