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说七言句的第11类、12类,分别由五言的第18类、22类扩充而来。
五言第18类,是1-1-3主谓结构的句子形式。五言第22类,是2-3动宾结构的谓语形式。
王力先生讲到的扩充方法是前面加2字,还是常见的加动词、加名词(含方位语、时间语等)。不过,这两种句式,其实也可以在其他位置加2字,扩充为七言句。
十一、五言的第18类扩充
五言的第18类句式特点:N-V-fnt,第1字名词,第2字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第3、4、5字为方位语。例如杜甫《客亭》中: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五言句为1-1-3的主谓结构,后加地点状语。扩充为七言句的方式,王力先生列出了两种,都是在前面加2字。
1、前面加名词表示时间或方位。例如: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简化为五言句:莺啼修竹里,犬吠白云间。
上联加时间名词:春日,下联加地点名词(方位语):仙家。下联前2字、后2字都是方位语:仙家、白云间。
出自杜甫《滕王亭子》: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简化为五言诗:
台榭枕巴山,丹梯尚可攀。
莺啼修竹里,犬吠白云间。
锦石伤心丽,浓花满目班。
于今歌出牧,游此不知还。
试着把杜甫《客亭》前面加2字,表方位:
窗边-日出寒山外,楼下-江流宿雾中。
2、前面加修饰性的名词语
例如: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渔人(下)的网,贾客(乘)的船,前2字修饰第3字作主语。
出自杜甫七律《野老》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其实这两种,完全可以合并为一种,都是前面加名词语。
十二、五言第22类扩充
五言句式第22类的特点是:
前2字为动词,后3字为目的语。王力《汉语诗律学》
大多是2-3结构的动宾组合(谓语形式):dV-ntN,副词+动词----名词。这种句式省略了主语。例如: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1、前面加动词语,后面5字变为目的语,
王力先生讲解这一句式的时候,举例的是: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尽烦回纥马,远救朔方兵,前两个词:岂谓、翻然,是不料(变成)、反而(变成)之意。
后5字本来就是谓语形式(动宾结构),前面加2字,整句7字又成为2-5结构的谓语形式。
出自杜甫《诸将五首》之二: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2、前边2字加方位语
例如: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前2字加上方位语,修饰谓语动词:老却、徒逢。
出自唐代杜甫的《秋尽》: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3、前2字加关系语
例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因为画图,曾经误解昭君的容颜;因为环佩叮咚,似乎听到昭君魂魄归来的声音。仇兆鳌在《杜诗详注》说杜甫作诗,有上因下因之法 :
杜句有上因下因之法。荡胸由于曾云之生,上二字因下。决毗而见归鸟入处,下三字因上。上因下者,倒句也。下因上者,顺句也。末即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上因下因之法,上因即前因后果,下因即后因前果。画图、环珮是因,后5字是果。
出自唐代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结束语
今天说两种句式,一种是主谓结构+方位语的五言句扩充为七言句,一种是谓语形式(动宾)结构加2字扩充为七言句。
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前面加2字。不过,王力先生也说过,七言句式的变化很多。今天说的两种五言句式,当然不仅仅在前面加2字,加在其他位置也可以。例如:
时倚-檐前(杨柳)树,远看-原上(杏花)村。
莺啼-修竹(春风)里,犬吠-白云(山野)间。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