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没有太多凑字数的废话,也没有太多不靠谱的建议,全文通过运用自己的切身实际,给出了很多干货,给我们指出一条清晰的理财之道,思路清晰明朗,通俗易懂,让我真正的解开了我迷茫的理财之路。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就是当下一切的不断重复,也没有人不会对未来的美妙感到好奇和向往。人这一辈子,不能就这么算了,不是吗?
1、储蓄的觉醒
当自己毕业后,就稀里糊涂的叫去工作了,自己什么都还没有准备,一切来得都太突然。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从来没想过,只想有工作就好了。
工作了3年,越来越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工资三年龟速增长,但房价物价冲锋枪一样,疯狂飙涨,感觉每月余额都不够用,存不了钱。性感家人开明:养活自己就好。
回观以前的自己,每回发工资日,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得多少钱?就可以跟同事们心安理得的去买买买,称为吃货的我,自然在吃的方面叼嘴,所以大部分钱都花在了吃上,同伴们也跟我一样,慢慢吃开了,什么都要最好,口感差一点都不行,不知不觉去哪都养成了这种习惯,这就意味着需要花更大的钱了。
除了吃我们也喜欢漂亮的东西,什么漂亮,什么想买,无奈碍于囊中羞涩,被迫克制了。但我们一致的观念是:知足常乐,开心就好,所以慢慢习惯了没有斗志性的生活。
太过安逸的环境有时不是港湾,而是温水,是消磨意志的舒适区,在那里生活得越久,自身的勇气和毅力就会越少,往往更容易与现实妥协,也愿意接受世俗的观点,渐渐地自己也就成为另一个“别人”。
有时,我们也讨论过,我们不能再这样了,每个月光光,觉得挺不好的,得想办法看看该如何省钱,存点钱。但现实总与想法背道而驰,每次我们都自我安慰,每个月就0.25万工资,真的省不出钱来。
想想也确实是心酸,没有钱的世界,有时候真的寸步难行。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有钱才能任性;没钱,想任性也任性不起来,存钱的事变得遥遥无期。
在这升职无望,加薪渺茫的现状,第一反应是我要改变现状:跳槽。
但突然发现自己无一技之长了,积累的经验跳出这个圈子以外,什么也不顶用,出了社会还是一个小白,不年轻的自己,让自己犹豫了。
我要改变,我要成长,我要有一技之长,是我迫切的想法,但却找不到出路,县城的条件有限,开班的都是幼儿班,成人培训课程几乎没有,又陷入无限的迷茫与焦虑……
既然这个圈子给不了我想要的,那我就跳出我讨厌的圈子,走向大城市,看外面的世界,重新储备,为未来存钱做准备。
2、“钱慌”再现,痛切心扉
没错,我28岁裸辞了,裸辞一时爽,求职火葬场!一心想着用旧招术:先就业再择业。
忘掉了自己是一枚职场小白,忘掉了自己要学的一技之长。
吃饭,房租,哈皮,每年年底又陷入了一个死循环,钱还是存不下,一技之长还是学不到。
我一直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陷入这样的死循环?
原来,我一直都知道我不要什么?但却没有想过我需要什么,怎么去做。
今年疫情,停工停薪,只出不进,生活抓抓肘见襟,人倒霉的时候,很多倒霉的事都会接二连三,真的是事事不顺心。
父母手机坏了,必须买,亲戚借钱,不给没钱生活,学习的课程开课时间准备截止了,要赶紧下单,生活费,电话费只能支付宝预支了,真是杀鸡取卵。
就像三公主说的那样:割肉出血往往是很好的老师,它会告诉你痛在什么地方。
现在我开始认真系统地看书,报课,网络一来提供信息又鱼龙混杂,道听途说永远都成不了“指南针”,我需要的是建立自己的选择标准。
之前学过一期的理财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理财的一些事项,操作流程和注意流程,老师都会叫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大胆的去给自己操作一个练手。上课的共情我们有了,但是现实却让自己操作不起来,或许就像别人说的那样没有代入感吧,
但由于自己资金有限,对每个选项是明白了,但不明白的也很多,只是作为一个业余者,不会思考太多问题,也不会提出专业性的问题,或者是老师讲的都是专业性的干货,操作性也很强,但,毕竟这是钱,看不到真实性的例子,无法完全相信,所以都不敢操作。
3、理财意识升级
现在看了作者给出了很多人的储存案例,自己终于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走了,特别是美人乔的例子,特别的励志、感动,让我更有了清晰的存储的动力了
4、理财产品意识的升级
以前我就知道鸡蛋不能同时放在一个篮子里
5、实行理财计划,并先主动学习理财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