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从现代心理学方面进行阐述。关于沟通,在《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一书中有如下定义:沟通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其参与者处于不同但又有所重叠的背景下,经由交换信息而建立关系,关系的品质受到外在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噪音干扰。
一.交流沟通模式
我们首先看一下整体的交流沟通模式:
交流中的两个人能否达成有效沟通,取决于是否真正了解到了对方语言背后的含义。其中,影响沟通效果的有双方的背景、各类干扰(上图中的噪音)、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准确性等因素。
1.交流的背景
背景决定了交流的情境及表达者的隐语等。如果不了解对方的背景,则可能会漏掉一部分言外之意(即表达者意识或潜意识中认为是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的东西,双方都应该知道的东西),影响对真实语义的理解。
这里的背景不单是出生、履历、知识面、性格、素养等长期宏观性的因素,还包括交流对象近期的经历、心态、情绪等临近微观因素。
比如“忙不忙?”这一句话,由领导、同事、朋友、爱人、邻居等不同角色的人问起来,就有不同的含义和指向,这时需要针对各自的背景作回答。如领导问起,可能是关心你的工作强度够不够,需不需要再加把劲;同事问起,可能是想说自己最近很忙,看下你的状态寻求下安慰(如果你也很忙的话,否则同事就失望了);朋友问起来,可能是想找你出去玩;爱人问起来,可能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委婉提醒你该关心她了;邻居问起来,可能是单纯的一句客套话。
上述是从角色维度上的简要分析。在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上,每个角色的心态、情绪又有变化,这时的语义又会有所不同。其中空间维度指的是当面(分地点,如办公室、家里、街上、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等)或非当面(电话、邮件、或第三方转达等),时间维度指的是所谈论事情发生前后、年月日、早晨中午晚上、距特定日期的长短等不同因素。
因此,全面了解交流对象的背景——过往和当下,其实当下已经包含了过往的全息——有助于确定其真实意图,进而做出合适的相应的回复,提高沟通效果和效率。
2.噪音(各类干扰)
大致有三种:
1)外在噪音:即沟通渠道的噪音,让你无法专注的环境,如嘈杂的音乐、充满烟味的房间等;
2)生理噪音:即由于生理因素而干扰信息的接收,如生病、疲倦、失聪等;
3)心理噪音:即因内在力量干扰造成无法准确理解信息,如一个学生可能因为考试成绩太差、心情太沮丧而无法(或不愿)弄清楚她出错的地方;又如一件曾经的伤心事,在别人谈到的时候,深陷其中或强烈抵触,进而影响了对方其它方面信息的接收。心理噪音最常见的原因是防卫心。
排除噪音,除生理方面的调整外,需要放下已形成的固有观念,时刻以全新、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接受各类信息(挑战)。
3.信息的编码与解码
信息的编码取决于表达者的语言组织能力、当时的情绪化程度、偏见、隐瞒、误导等因素;信息的解码取决于接收者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对表达者的了解程度、观察能力(表情、肢体语言的解读)、判断能力(信息可靠性的判读)、反应能力(举一反三,从一个点发现背后的大量信息)等。
当然信息的接收者不懂装懂,抑或正确解码之后,在当时的情境下还有其它企图(如战争时的间谍、商业中的竞争对手、想要逃避惩罚的罪犯等),选择装作不知道,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将上述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问题,便能提升沟通者的认知复杂度。认知复杂度是指人们看待问题时组织其架构的能力,能帮助人们更全面、更复杂地描述情境,增加沟通在各种情形下让人满意的概率。
二.同理心
从多元视角看待情境是基础,为达成有效沟通,还需具备同理心。同理心是指中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和经验其处境,从对方的视角看待世界。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同理心是最重要的沟通能力。
同理心和同情心有相似的地方,但还有很大的区别。《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一书中,有如下描述:
我们很容易将同理心与同情心混为一谈,但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同情心是指你用你自己的观点来看别人的困境,进而产生怜悯之心;而同理心是指你用对方的观点设身处地地思考他的处境,进而感同身受。考虑一下对一个未婚妈妈或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而言,你的同情心与同理心之差别何在?当你同情他们时,他们的困惑、喜乐和痛苦还只是他们自己的经验,但当你对他们产生同理心时,这些经验就好像变成了你的经验(至少在此时此刻)。为别人感到快乐和痛苦是一回事,和别人一起感受快乐和痛苦则要深远得多。尽管如此,同理心并不必然意味着要同意对方。例如,你可以对遭遇困难的亲戚、鲁莽的陌生人产生同理心,而不需要认同对方的行为。总之,只有“穿上他们的鞋子”,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世界。
这里再介绍一下书中提到的,提高认知复杂度和同理心的一个方法——枕头法。
立场一:我对你错。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这样,从自身出发,以自我为中心;
立场二:你对我错。切换视角,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找出他的理由和这样做的原因;
立场三:双方都对,双方都错。找出彼此观点的长处与弱点,更公平地看待议题,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不满;
立场四:这个议题不重要。此时发现这个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即使是最痛苦的事(如家人去世或关系破裂),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弱。或者意识到争辩的某个议题盖过你们关系中更重要的部分时,这个议题的重要性也会淡化,即我们为了争辩而争辩,忽视了双方在其它方面的相通之处。
立场五:所有观点都有道理(四个立场都有道理)。经过前四个立场,你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洞见,不一定能解决手头的问题,但可以增加你对别人立场的容忍度,并改善相互之间的沟通氛围。
通过上述几个立场的反复不断转化,将会打破自己很多的固有观念,提高多维度思考能力和看待事情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他人,感同身受。
三.贝克特尔的人际沟通精髓
善于将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明白是一种能力,此外,还有一些经验性的内容分享。美国金牌培训师贝克特尔在《跟任何人都能聊得来》中,将有效人际沟通的精髓概括为5句话:
1.要有自信,至少显得有自信;(注重人格养成,让自己的独特之处发挥作用)
2.事先做好准备,平时多留意收集信息;(积累素材、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增强人文底蕴)
3.让自己变得有趣;(幽默,不呆板,灵活,灵动)
4.学会倾听,真正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摈弃先入为主和自以为是,聆听对方内心的声音,听到对方的真正关切和没有表达到的内容)
5.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永远从他人的思维角度出发,真正把对方放在你心上。(将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将自身置于最低的位置,始终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将所有人视为老师,不卑不亢,不争吵)
四.曲线与迂回
沟通时直截了当地进入很好,有时正面阻力很大,也需要曲线的迂回,如水一般向着阻力最小的地方前进,可能会取得良好的沟通。下面举个事例(引自《中华神秘文化书系之:神秘的摄心术》):
B君想调换工种,他发现自己不适于干现在的工作,而想去干电工。他有干电工的基础,于是去找领导,谈了几次都不成功。最后托熟人想在医院打假疾病证明,以证明他不适干现在的工种。医院当然没有统一,却给他提了几项建议,结果成功了。医生问:
“你厂现在又大一点的水电安装工程没有?”
“有,新设立了一个车间。”B君回答。
“电工班长统一你调入没有?”
“同意了,他们那儿正缺人。”
“那好!你先找电工班长,要他打个报告,说新车间的水电安装人手不够,暂借调你去帮助工作。干完成后,你马上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此后再请电工班长打一个要人报告,上面只写要两个人手,不提名,厂长自然会想到你。”
我们看到,B君借电工班长之名,同厂长展开了非当面的迂回的沟通,但合情合理。电工班长提出暂时借调人,是很合理的,属于一展情况,重要的是,里面暗含了两个意思:意识电工班人手不够,而是该职工有干电工的能力。完成任务之后再打报告要人,使领导意识到,通过水电安装,证明电工班长确实缺人手。报告中要两人,又不提名,暗示领导:我电工班长并没有与人串通,决定权仍然在领导那儿;要两人,一般领导只批一个。
迂回式的沟通同样需要第一部分提到的各项综合能力,如洞察力(事物细节、人性)、知识面(对规章制度的熟悉)、同理心(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等等。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是人格修养需要具备的素质,也是沟通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当做到老子的“七善”时,通达了人情世故,在世间处事则会无往而不利。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详细阐述,推荐阅读雪漠老师《老子的心事》一书。
五.无我的菩提心
上述提到的同理心、同情心在沟通中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雪漠心学大系”中提到的菩提心。它是统摄人格修养与为人处世方式的核心之一。
什么是菩提心?雪漠老师在《真心》一书中写道:
菩提心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人,你仍然对他非常慈悲。当然,这个缘,比亲缘更为广泛,甚至包括了民族、国家、党派等群体,以及千丝万缕的诸多关系等。
“同体大悲”,是说当你面对世界上的一切生物、一切有情众生的时候,你认为他(它)们和你是一样的,是一体的,因此对他(它)们产生了一种慈悲之心。不要因为因为对方是你的母亲你就尊重,是一个不认识的老奶奶你就看不起她,或者觉得无论她怎么样都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再举一个例子,平时坐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颤颤巍巍的老奶奶上了车,虽然你自己也很累,却还是真心诚意地把座位让给了她。这个过程中,你心里是没有任何犹豫的,就像把位子让给你的母亲一样自然、坦然。这就是“无缘大慈”的一个表现。
慈悲,是一种包容的爱。没有分别的爱,就是一种非常博大的爱,就像普天之下,都是自己的孩子,无论年纪大小,无论样貌美丑,无论学历高低,无论聪明或是愚笨,无论贫穷或是富有,当你沐浴在这样一种大爱之中的时候,就像一个孩子躺在母亲的怀里,是非常自在、坦然的,但你必须长大,因为你知道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母亲,也要给众生这样的爱。
所谓的菩提心,其实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慈爱、悲悯且一无所求。
雪漠老师在《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一书中又写道:
菩提心就是利众之心,就两个字:利众。菩提心要发愿利众,不是只利自己。利众的行为有许多种,最简单的利众就是从帮助身边的人做起,向他们传播真理,进行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等等。首先要让身边的人明白和快乐。你不能跑到遥远的非洲去。有些人口口声声谈利益众生,却连老婆孩子也不管,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利众应该从身边的人做起,让他们快乐,让他们明白,让他们远离痛苦、远离烦恼。在此基础上,再谈其他意义上的利众。
当拥有这样一颗无我利众、心系他人的菩提心时,便会返璞归真,润物无声。与人交流时,对方便成为慈爱的对象和你真心的倒影,曾经大大小小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纠结自解。
六.总结
这几期分享的一些理念和技巧都是过去式,它们不应该也不会成为套用的模板。真正的沟通是鲜活的,是基于当下的,是两颗心的交融与共振,此时所有的技巧都失去了色彩,只有谦逊和真诚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当下的沟通,在一片真心中感知交流的全息,不带功利心,不生分别心,做好自己该做的,只管耕耘,不问收获,随缘应世,随机应答,快乐无忧,不仅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一起,将心中的快乐传递出去,给他人一份好心情,点亮更多人潜在的心灯。
最后在一篇短文中结束这一专题的分享:
《预谋》
深夜里,万先生不记得是怎么回来的。他一路上都在担心到家之后妻子将要进行的责骂,虽然他已经忙碌了一天。
他迈着疲惫的脚步,一次次踏碎月光。到了门口,小心翼翼拿出钥匙,手微微颤抖着,摸索着钥匙孔怼进去,手却如同伸进了寒窟,虽然正是盛夏。
母亲睡在靠近门的卧室,听到声音,忙起身,“儿啊,还饿不饿?”“不饿,你睡吧。”他摆摆手,进去了。
他的心还在主卧里。拐了一个弯,万先生探了头,听门内的声音。出乎意料的是,一片寂静。
他蹑手蹑脚地进去。爱人正在床头坐着,两岁的小宝正在熟睡。
短暂沉默。压抑的感觉一阵阵袭来。树叶的沙沙声透过窗台传来,燥热,他听到了千军万马的嘶吼,一瞬间却又发现是幻觉。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又出去干什么了?成天见不到人!”“在外面从来不跟我说,也不告诉我去哪,什么时候回来。在家就坐电脑旁边,也不和小宝玩,在家也不见你对小宝有多亲!” “你是不是还没话说?”“我发现我上当了。追我的时候是什么样?是不是看我家境比你好?现在到手了,觉得煮熟的鸭子,飞不了了,就再也不管了,是不是这样?这都是你的预谋!!!”
一连串的责问让他应接不暇,却又习以为常。万先生工作之外,会做一些书展的事情,他觉得是有意义的事,之前尝试着沟通,但爱人似乎总是不感兴趣。她的心意全在小宝身上。提起小宝,万先生有些愧疚,确实花的时间少。小宝却一直对他很是亲近,这让爱人很是不解。
他感觉此时处于旷野中。茫茫的平原里,是一场暴风雨的前奏。雷电在天空中轰鸣,霹雳贯穿天际,大地在颤抖——刀子就要下下来。
爱人在等着他的回复,“是不是又没话说了?”
他的回应将成为点燃火药桶的致命火星。子弹已经上膛,黑森森的枪口正对准他,开口将是自己亲手叩响那扳机。
他想过很多解释的话,只是他看到那些理由如茫茫雪花,飘向喷薄欲出的火山口,还没有落地便消失于蒸腾的热气中。他此刻感到无力。
逼不得已,所有的杂念都被洗刷了,只有真诚得到了保留。他只好看着爱人的眼睛,融入对面热灼的烈焰中,诚恳地说:
“是的,你是对的。我承认,所有的一切都是预谋。唯一没有预谋的,是爱上你。”
那一瞬间,静谧突然袭来,喷薄而出的岩浆变成了漫天花雨。
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
微信关注公众号“易兰读书会”,查看往期丰富内容。更推荐阅读“雪漠心学大系”等相关作品,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