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巫到礼,巫术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约束人的各种礼仪;释礼归人,把遵守礼仪的原因归结到仁。这本书解答了为什么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宗教信仰会比较淡泊,作者是当代哲学泰斗李泽厚先生。
古代中国的确没有像西方那样的宗教,但我们有一个替代品叫做礼仪,礼仪和宗教都来源于远古时期的巫术,在西方巫术分离出了两个部分:科学和宗教;而在中国呢,巫术却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所以中国才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功能,所以大多数的中国人也就不需要宗教了。
巫师和宗教的根本区别,巫术是人和神进行沟通的手段,人们可以与人沟通;而宗教则认为神是高高在上的,人和神是在两个世界,人不能掌握神的意志。人类在巫术中是主动的,在宗教中是被动的。
巫术怎样发展成礼仪的,礼仪中的动作,如三跪九叩等等,有规定并且十分严格,其实礼仪中许多动作来源于巫术中的动作,为什么礼仪中的动作会这么严格呢,因为远古的人们认为在实行巫术时,动作做错会惹怒神灵。
礼仪在古代中国为什么就替代了宗教的功能?
古代中国的战争使人们越来越不相信神灵,而是相信人自己的力量,所以在春秋时期,对祖先神明的的敬畏也就淡化了,《周礼》失去了情感基础,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是孔子为周礼找到了新的情感基础-仁,来教导人们该做什么,维系社会稳定,正因为礼仪的存在,中国人不再追求宗教,我们的宗教意识也就淡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