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时候痴迷的那山,那水

我的家处在一个小型盆地里,四面环山,家旁边就是一个相对大型水库。然而,我痴迷的山,水指的却不是我家那的,而是我兄弟包子家旁的山与水。

山名南岩仙山,水名鸭塘水库。山上有一道观,号曰清风庙,庙里却只有一中年道姑。道姑俗家居于山下,家里有一恶犬,每次经过则狂吠路人,面相狰狞,甚为骇人。按理就这一个小庙,又何来满天仙神庇护,然而庙里却是锦旗满屋,仙神雕塑流光溢彩。许是占了个一的缘故。至于水库更是平平无奇,既比不上我家旁那水库的宽广,也没有奇珍水怪栖居。然而却又占了个地利,隐于群山之中,平时根本不会有人来,而水库里却有承包者的几条小船。因而成为了我们天然的游乐场。

喜欢那山,不是因为那山有多好看,俊俏,相反那山长相一般,俊俏那是一点也谈不上,止有200来米高。因为有道观的缘故,山东南面修了一条一米来宽的青石小道,蜿蜒直上山巅,快的话十来分钟就能上去。然而,对于喜好探奇冒险的我们来说,从山的另一面没有路的一侧上山才是爬山的乐趣。2006年的一场场冻雨冻雪,将山上本来就并不繁茂的树木洗刷了个七零八落。然而这对我们登山提供了便利。一个不是很好的阴天,我和包子,师傅三人相约爬山。师傅要从正道上山,我却执拗的拉着包子从另一面“爬”,并打赌要比师傅先上山。一路上扯着一些灌木和藤条,艰难的向上攀爬。从爬的位置向上看,仅能看到前方遮挡的一些树木,大概应了那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不到前路,我们只能尽量往能走的地方走。有时候实在没路了,就只好往灌木丛里钻。抖落下诸多灰尘,吸入鼻子,很是难受。不过却还是感觉到很欣喜,因为我的身边有我的朋友陪着我。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是例外,别人是越出汗越累,而我是越出汗越兴奋,精神更足。然而这却是苦了包子,跟着我受罪了。就这样真正的爬着上到山巅,才发现我们从西北山脚开始,饶了大半个山腰,最后从正东上到的山巅。说来也怪,不管我们换几个位置爬山,最后都会是从正东方上山,我是不信神灵之说的,大概猜测是和磁场有关吧。最后上到山巅的时候,师傅已坐石凳多时,我和包子满身狼藉的相视而笑。。。。。。。

鸭塘水库名字得来我不清楚,不过农村人取名大概取简单的叫,顾名思义大概这水库以前是养鸭子的吧。后来包给了别人养鱼。养鱼人为了捕鱼,又放置了两条小船在那,一条是略微破损的木船,一条为通体蓝色的铁船。至于划船用的桨直接找两块木板替代就行了,木船轻快,但时有漏水,开起来心惊肉跳。铁船稳健笨重,划起来费劲。我们自发现起就时有来玩,每次学校放假,便三五成群的来此。先划会船,想来也是有趣,每次不管是木船还是铁船,铁定是我赢得划船比赛的冠军。划累了就跳下水洗澡,为什么不说游泳呢,因为我们都是旱鸭子。。。。。。

时至今日,爬山尚还有希望,划船却再也不可能实现了(鸭塘水库渔船不再)。我怀念那段逝去的青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是正月初九,年过到这个份上,回家探亲团聚的游子们也应该背起行囊再返第二故乡了。根据老皇历的胶东习俗,这里...
    诺兰齐阅读 10,509评论 0 2
  • 那山,那水 2023.10.31 今年八月十五的天,没有期待中的风和日丽,天蓝如洗,反...
    墨野寻踪阅读 2,972评论 0 1
  • 据说日后有出息的人,小时候都贪玩!《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小时候玩张目对日、观蚊成鹤、观虫斗……大文豪鲁迅小时候在...
    新秋漫步阅读 2,498评论 0 0
  • 黄茶园攻略|那山那水 登黄茶园 黄冠滔 望上下联溪,水库村庄堪养眼; 追梅枫佳节,视频摄影可忘餐。 ——#从化楹联...
    那山那水徒步协会阅读 2,849评论 0 0
  • 大山的脚下是我儿时的家。从大山里生出一条溪, 弯弯曲曲,正好流经我家的门前。溪水清澈,山石乱生,使得水声悦耳,如鸣...
    漱玉sy阅读 1,13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