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论语译注》,品味《论语》句子的含义,突然怀想起上《外交思想史研究》这堂课的情景。
在此之前,我是不读这些古文的,喜欢古文的韵味却不足以理解这些文章的意思,若说我的理解,更多还是停留在高中时候对这些古文的学习上。而《外交思想史》这门课,却开启了我对古文的元认知和喜欢,越是深读,越能发现其中的智慧。
外交思想看起来似乎跟古文相差很远,但是金正昆教授却是从主要从孔子、老子讲起的,讲外交也讲为人处世,课容量很大,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多数时候是在不停的记笔记,专注的汲取着未曾触及过的知识。
我想,整理一下笔记,也将好的内容,分享给喜欢这些的朋友们。由于是选修课,不是专业讲外交知识,更多设计为人处世形式的“外交”。
群处守口,独处守心。
这是教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之一。外交是一种泛交际,是沟通,是传播。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一个优秀的外交官,应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守口如瓶。当然做人也是,能做到群处守口,独处守心是非常了不起的境界。
智者善听,愚者善说。不稳重、不成熟的体现就是话多,当说话的时候应该有三思:
非要说吗?能不说吗?说的时候别人有什么反应?
学则不同,一样的事情,每个人学到的东西不一样,能自圆其说即可,跟别人打交道是一种求同存异的过程。
一般人不愉快有只有两个原因,一是看别人生活,二是为别人而活。在工作中优先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为了沟通成功,在生活中忘掉别人的感受就快乐,太在乎别人的看法首先会伤害自己。做人讲原则,做事讲手段。
做为一个成功的外交人,要有较强的抗干扰、抗挫折的意志,看的到别人的优点,不说是非。
凡过人之人,必有过人之处。来说是非者,必为是非人。
教授的四得:看得透、稳得住、输得起、放得下。
思维决定行为,气度影响高度。
孔子主要讲人及人,老子主要讲顺其势,鬼谷子则是以政和、以奇胜。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观点、理论、主义、学说、思想的不同:
观点是某一个问题的看法。
理论是系统的逻辑化观点。
主义是政党、群体指导性理论。
学说是相对时间内发挥重大影响、学术做用的理论。
思想是针对某个问题某个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