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士”?国学不是热嘛!不是流行嘛!不是时髦嘛!好好说话,说人话!
好吧,严肃!军人,又被称作战士、士兵。借建军节,说个“士”。
“士”,从何说起尼?
从《说文解字》开始吧。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
士,(事也)是做事的人;(从一从十)这个一,不是一画开天的一,是计算数字,一二三四五的那个一。从一开始,从十,那就开始进制了。从一从十,便是做事有始有终,把事做到另一个程度。十进制的问题,商代便确定了,这个是不会错的。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个“仕”和“士”是相通的,就不多解释了。不过“学而”倒是要说一说。
“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出自《论语-子张》篇。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这是《三字经》中的表述。“子张”篇是《论语》第十九篇,而“学而”篇尼?是《论语》的第一篇。
此处说这个干嘛?说这个是为了在逻辑上,把“学而”的意思搞清楚,是为了说明第一篇“学而”的内涵,自然与第十九篇“子张”的“学而”是一个意思。
当然了,有人认为《论语》的二十篇,都是各自不关联的,割裂开的。这种人的逻辑,是相当让人呵呵的,咱们写个法律文书,都知道要统一称谓,不会一会儿写“第一被告”;一会儿写“张某某”;一会儿写“原告发小”……虽然“第一被告”、“张某某”、“原告发小”都是同一个人。被称为儒家经典的《论语》,二十篇,一篇跟一篇不相干?跟东北乱炖一个造型?呵呵了!
“学而”篇中,最核心的算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一种翻译,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释为——学习,然后还不断复习,让人很快乐!这太让人费解了!哪个天天复习,还开心?复习是很枯燥的!
“ 学而时习之”的“习”,不是复习,是“见习”。学会了,并且能做的起来,是让人很快乐的。这才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真正含义。
那么“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是怎么个意思尼?孔子认为,学的好的人,可以成为士,可以去做事;事情做的好的人,还需要继续学习,不能止步于当前。
当然了,看过一个最搞笑的“学而优则仕”的解释,是说学习好了可以去考进士!我的妈妈啊!考试始于隋朝,孔子那是春秋战国时期,这里面可差了一千年啊!孔子让学生好好学习,然后一千年后去考进士?怎么去?用哆啦a梦的任意门吗?
前段时间,去参加一个“贤集”(比雅集档次高的一个集。贤集我也参加过了,什么时候再去参加个圣集,我也就算是顶级了。)有位教授对“士”的精神方面,予以了一个引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横渠四句。
对啊!说的很在理。不过这位的解释,就不敢恭维了。他把横渠四句的第一个“为”字,都作第二声(因为的为那个发音)来解释,说是要做到!
要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人,才能叫做士!之后还加了句,我某教授都没做到这四点,不敢称为士,还有人敢称自己为士,乎~~~
呱唧呱唧呱唧,台下居然还有鼓掌的,这完全跟看抖音,小逻辑带个萌萌哒帽子,玩儿恶龙咆哮——啊呜啊呜啊呜~~~一个档次!老子和释迦摩尼也没做到为万世开太平啊!!!好吧,会玩!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读第四声(为了孩子,父母辛苦付出)。第四声的“为”,指的是向什么方向去付出,去努力,是否达到在所不问。
这个时代还有没有士?有嘛!
从职业角度来看,有战士,有护士……
从非职业角度看,还有敢于曝光地沟油、毒奶粉、鸿茅药酒、疫苗问题……的人。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看出来了吗?
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说人话版——损己利人。
谁能说出九八年抗洪抢险中随便一位战士的名字?谁能说出sars事件中任意一位医护人员的名字?说能说出抖落出上述地沟油、毒奶粉、鸿茅药酒、疫苗问题……者的名字?
不为一己私利,而且为了最大程度的利他,便是士。便是中华文化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