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争的爆发,
引发了她的无限担忧。
她给部长写信,
要求上前线。
她终于来到前线战地医院,
却被人瞧不起。
好不容易被允许可以工作了,
可是又发现医院问题很多。
一场打击让她病倒,
但是她终于还是重新站起来,
她决心重组医院。
奇迹终于出现了。
现在战争结束了
可是她的心情并没有平静。
她出生在富贵之家,
却心系穷苦之人;
她住在花团锦簇的花园里,
眼里却尽是受难之人。
她听见了主的召唤
决心献身护理事业;
她不顾家人的反对,
毅然冲破种种藩篱。
她勇敢地蔑视世俗的偏见,
去从事世人认为的低贱的工作。
英国、法国和土耳其三国一起
去对抗沙俄。
战场主要在克里米亚。
英国士兵伤亡惨重。
她被伤病员们亲切地称为“提灯女神”。
她就是南丁格尔。
她生在意大利,学在德国,工作在英国。
她从小就有爱记日记的习惯,在她的日记本里这样写到:
1860年6月24日
原来女王也不愿意追究那些失职军官的责任。理由是英国要向前发展,不能向后看。
听到这些话后,我明白了。
只有我还活在克里米亚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活在斯库塔里医院的伤病员中间,
而时代已经忘记了他们,
忘记了那些伤痛,
忘记了那段历史。
好吧,既然大家目光都是超前看的,我也就不再在这件事情上揪住不放了。
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虽然为那些冤屈中死去的伤病员申冤没有成功,但是另外一件事却出乎意外地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那就是由此事件后,英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护理工作也从此受到英国社会重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亦为人们所承认。
我也思考着——护理事业只靠我一个人去做是不行的,
只靠我们在斯库塔里医院的那38名女士去做也说不够的。
于是我就想着要建立一所专门培养护士的医院,这样护士的队伍才会逐渐壮大起来。护士工作才会后继有人,才会代代相传。
1860年6月24日,我将英国各界人士为表彰我的功勋而捐赠的这笔巨款作为起动资金,在伦敦圣多马斯医院创建了“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
这笔巨款主要来自之前由伦敦社会各界名流共同发起成立的南丁格尔基金会。
该基金会自从成立之日起,一经呼吁,英国人捐款源源不断。单是在克里米亚的军人,一天中就捐助了九千英镑。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也参与了捐赠,她捐了一幅威灵顿公爵的画像,为表示个人对南丁格尔的嘉许与感谢,女王还特地送给我一个金质钻石胸针,胸针上镌刻着《圣经》里的名言:怜恤他人的人有福了!
对于女王送给我这枚胸针,我视若珍宝,小心收藏起来了。
我对学校管理、精选学员、安排课程、实习和评审成绩都有明确规定,并正式建立了护理教育制度。
“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第一批学员,只有15名女子,年龄在25至35岁之间,训练时间为一年。
学生的食、宿、制服、学费全部免费,每年并给10英镑助学金。学校委托给圣·托马斯医院护理主任管理,我只去过学校两次。
但是我一直密切关注学校的发展情况。医院护理主任不断向我请示、汇报学校的每一件事。护士和护士长常常在我家中进行面谈。
“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被后人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