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弗兰克尔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8.1.1 ISBN:9787508081656
维克多·弗兰克尔(1905-1997),出生于维也纳,是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 意义治疗与存在主义分析(Existential Psychoanalysis)的创办人。1942-1945年间先后被关押在奥斯维辛、达豪等四个集中营。本书以他在集中营中的经历深入探索人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认为,“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而寻找生命的意义可以通过“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活出生命的意义》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写弗兰克尔在集中营中的经历。在集中营里,死亡比活下去更容易。艺术成为犯人活下去的动力之一,如培养幽默感。但当不得不面对可能到来的死亡时,弗兰克尔选择更有意义的死——作为医生,为帮助自己的狱友而死。他说:“对我来说,这仅仅是权衡,不能说是牺牲。”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么伟大/无私,只是选择更有意义的做法。但恰恰是“有意义”成就了伟大/无私。这和他在后文中探讨的快乐不是目标而是附加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部分详细阐释意义疗法。弗兰克尔提出“存在之虚无”的概念,即人抱怨生活完全没有意义,受到内心空虚的困扰的症状。有时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其结果要么随大流去做别人所做的事,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集权主义)。“存在之虚无”最主要的表现是厌倦。要消除这种症状就要寻找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指出三种寻找生命的意义的方法:认识到人类存在的本质是负责任;体验某种事情、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即爱;忍受苦难。忍受苦难不是要人学会吃苦或避免痛苦获得快乐,而是要看到痛苦的意义。“所有这些苦难、死亡到底有没有意义?如果没有,那么压根儿就不该忍受。基于这种偶然之上的生命——不论你是否逃跑——压根儿就不值得活下去。”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生命的意义取决于他自己的决定,而不是环境的影响。弗兰克尔认为“人类总是有能力(1)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2)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3)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也就是说,“即使身处 ‘三重悲剧’当中仍然并且一直保持乐观的情绪”,即“悲观性的乐观主义”。
摘抄:
“我就那么坐着,透过乱七八糟的铁丝网,望着外面长满野花的山坡和远处巴伐利亚地区蓝色的山岗。我梦想着,思绪忽而飘向北边,忽而飘向东北边,飘向我家乡的方向,可我看到的只有白云。”
“一个犯人的意义就在于他有号码,因此囚号才是最要紧的。犯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号码,不管你是活着还是死了,死活倒不重要。一个 “号码”的死活无关紧要,号码所代表的犯人的生命更无所谓。你的命运、经历、名字全都失去了意义。”
“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我觉得生育不是生命唯一的意义,因为要是那样的话,生命本身就没有意义了。本身没有意义的事情,仅仅通过使其延续下去,并不能赋予其任何意义。”
“恐惧本身是引起恐惧的事实之父。”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
“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
“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积极的情绪、期待和态度能够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