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 522年 )。
齐景公到猎场去打猎,大夫晏婴在遄太(临淄)迎候。大夫子犹骑快马奔驰而来,齐景公曰:”只有子犹罪知我呀!”晏婴对曰:”子犹是与你同,怎么就是和谐呢?”
公曰:”和与同,有什么不同吗?”
对曰:”有不同,和像做粥,需水,火,醋,,盐,梅子,加以鱼,肉加柴火熬煮,厨师调配用料,使味道调配适中,是佐料少一份则不足,多一份则为过,使其味道恰到好处。君子吃了,能平复内心的心境。君臣相交也像这样。国君所为有可有不可,臣子献言其不可,而成其可。国君所为不可其也有可的成分,臣子要进言行其可去除不可。这样做政行平顺而顺应礼制,民众就没有了争夺”之心。
姑《诗经》曰:就如做美味的羹汤,边告诫边调料。最后调至羹汤的味道完美,众人话可说,自然就没有了争议。
先王调剂五味(酸甜苦辣咸),协调五声(宫商角徵羽),来平其心绪,成其国政。声音也如味道,一气,(须气以动),二体(刚,柔),三类(风雅颂),四物(四方之物成器),五声(宫商角徵羽五个音节),六律(六阳律),七音(五音加变宫,变徵),八风(八方之风),九歌(六府三事),来相互作用,相互成就。
清浊,大小,短长,急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相互衬托,和谐共融。君子听闻,以平其心。心平则德和。
姑《诗经》云:”和谐的声音没有瑕疵。”你们今天子犹不是这个样子,楚君你说可以,他也说可以;楚王你说不可,他也说不可。若是以水加水来煮,谁又吃这些呢?若琴,瑟是一个调调,谁有来听呢?相同不可取就是这个道理吧!”
心得:1.古人的智慧来自大自然,国人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向天学,向地学,为我所用以为政,是为德政。
2.以”和如羹焉”来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和谐,协调,共济,成就。所谓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如是也。
3.五味,五声,——听之,食其味,闻其声,平其心,心平,德和。
4.和——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奏假无言,成其政也。
5.和——既戒既平,成其政也;
同——君可亦可,以水济水,谁能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