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参加学校举办的,关于小学生可以怎么学习主题的分享?
下午冬青老师给我们分享从主要4个方面来讲关于如何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一些注意事项。我以自己理解到的内容,在这里简单描述一下。
记忆力和理解力
关于在学习很多东西的时候。
孩子的记忆力是超好的。在尤其孩子小的时候,他的记忆力非常的好,远比他的理解力来讲。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讲激励是一般的会越变越差,而他的理解力会结合自己这么多年的经验去理解并有可能还会扩展,而这个是真正一个成年人在面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他会说我明白的。这个明白了是什么呢,是他知道我所不做的,我也不要求别人去做,同时他有可能会理解我想做的也不代表是别人想做的,那么这呢能代表这个成年人,他已经对这句话有理解了并可以扩展出自己新的一种理解。
而我们很多孩子,他在早期学习的时候,他主要的还是靠记忆。这个记忆呢,其实我想说就像我们给他教了说,这是手,这是脚,这种所谓的技术工具一样的东西是他需要去记住的,或者印刻在自己的大脑神经里边的,因为基于这样子的一个沟通基础,他才能够去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
想象力和逻辑力
想象力和逻辑力,孩子普遍在小的时候想象力很丰富,而逻辑力呢就会差很多。
这里面有一点大家提到的就是让孩子的学习不要那么满,往往孩子在被安排的时间太晚的时候,他没有自己的一种自由发挥或者发呆的时间,他就很难从内而外的去激发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者说会比较费劲,这一点呢,其实会跟家长或者整个老师所带给孩子的压力会都有关系,当孩子处于一种不放松的状态的时候,其实他最大的能力是很难发挥出来的,或者甚至他只是依靠自己本有的一种精力去榨干他的很有精神去努力的学习,而这种学习很多只是类似于榨干原有精力的一种方式。他不会滋养孩子本身的生命力。
关于保有孩子的想象力方面,可以多带孩子参加音乐艺术和文学方面的熏陶。
一般在孩子从8、9岁的时候,他开始会向逻辑力方面转化,或者说往抽象方向转化,在孩子8岁以前,他更多的是一种形象化的具象化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在数学上表现的非常的明显。
理解力
理解的一方面,其实在任何一方面当孩子可能再做一道题,他做出来了答案有可能是对的,那也不代表孩子真的理解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问,你是怎么怎么思考这个问题了呢?怎么解答这个问题呢?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孩子有可能只是记得这种题是这个答案,而不是真正理解,所以可以通过询问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对这道题的理解。
当然作为家长的很多人很无意识的,有情绪抗拒会觉得孩子你怎么错了,你怎么真的不能理解啊,这一点呢就是家长自身需要去学习的,不要以自以为是的想法去套到孩子身上,孩子每一个作业他的答题,他都是有自己的思考逻辑出来的,不是随便写出来的一个数字。
吸收力和迁移力
还有一个讲到比较多的是关于迁移力。
迁移力呢是关于孩子举一反三方面的能力。
兴趣性和目的性
另外一个呢就是关于兴趣和目的的主题。这个里面呢是关于孩子学习,他是基于兴趣不带目的的去探索一些游戏,而我们家长往往会以个人功利心的方面去考虑,给孩子选择了一些兴趣班,在过程中,孩子可能因为兴趣班的老师是否吸引人或者兴趣班之后的几块糖。或者是兴趣班那里一些美丽的彩色气球吸引了孩子,愿意去那儿听课,而那不属于真正的兴趣是属于假兴趣,因此当孩子前期还愿意学的时候,貌似都没有问题,当后面遇到难题,孩子就不愿意去上了,这个时候呢,家长已经付了费用,家长呢也带了他的期待,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处于一种纠结的状态。财力精力的付出没有与期待的结果成正比。
所以在这块儿其实是个普遍问题,同时呢对于一个孩子他自己的真正兴趣,实际上有可能又会被家长认为是没用的,比如挖沙子,挖沙坑,玩弹珠等游戏等等,而实际上很多游戏或者说只要是孩子自发的去设计游戏的时候,玩游戏的时候,他就会去思考动脑筋,而这个时候是恰恰孩子自身会去思考和触发他的大脑神经运转的。
我印象深刻的
比如在家长不够放松的时候管的太多,他在做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喝水吃饭这个例子呢,是冬青老师在讲厌学这个角度切入的厌学中的厌,这个字实际是一种太满,溢出来的一种状态,什么太满了,就是给的太多了,孩子没法接受。就会一直抗拒,就比如说家长有人会担心孩子不喝水就一直会提醒孩子喝水或者换个例子,比如家长担心孩子不吃饭就会随时给孩子准备吃的,希望孩子能多吃点,而实际上在孩子不不能真正的链接自己身体的感觉的时候,总是由家长来插手这件事情的时候就硬生生的夺取了孩子自我感知饥饱的能力。最后就会形成像家长说的孩子都不知道饿的情况。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孩子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抗拒家长。
而同样的很多孩子厌学很大,一方面也是家长会,给孩子安排很多的学习事项让孩子根本没法消化,没有精力去接受,就是他所收到的一些事项比他能够学习消化输出的东西多了很多孩子自己可能无法自己分析清楚自己的状况,最后只能通过抗拒不学或者是想学,也没有能力。
也觉得还有一点是可能东西对他来讲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