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禅何必须山水
来自:网络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
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
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
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弘一法师《晚晴集》
烦恼往往从妄想中来。天冷时,我们就想夏天很舒服;天热时,又想冬天的好,一年四季,都没有舒服的时候。如果能放下这些不切实际的念头,那么,无论身在何处,环境怎么样,都能够感到安定。粗茶淡饭胜过饿肚子,茅草房好过露宿。人生如果能知足,就会消除烦恼,得到快乐。
苏轼有一个朋友王巩被贬到岭南,几年后才回到京城。岭南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还有瘴气,可是,王巩和侍妾的脸上不但没有半点忧愁和风尘之色,反而显得神采奕奕,甚至比以前更年轻。苏轼设酒宴给他们接风,席间,就顺便问了一句:“岭南的生活很苦吧?”没想到,王巩的侍妾柔奴却答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原来,心境真的能够改变客观环境。一样的环境,有的人认为条件足够好,过得很开心,有的人却认为很苦,整天愁眉苦脸。其实,环境既然不能改变,倒不如改变自己的心境,不是吗?
有一年夏天,白居易顶着烈日去拜访恒寂禅师。走到半路时,他已经汗流浃背了。可是,当他走进禅房之后,却发现恒寂禅师正一动不动地端坐于蒲团之上,打坐参禅。毒辣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禅师身上,禅师面容平静,好像一点儿也不热。白居易惊奇地问道:“禅房如此酷热,禅师为什么不换个清凉的地方打坐?”
恒寂禅师答道:“天气很热吗?我怎么感觉非常凉快呢?”
白居易顿有所悟,当即赋诗一首:“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一个心中充满贪妄的人,即使身居深山古刹也无法平静;一个内心恬淡清净的人,即使住在闹市也不会觉得喧嚣浮躁。世上烦恼多,皆因我执重。若能明白身心世皆是缘起性空,成败得失犹如空花阳焰,自得清凉无热恼,不须山水亦安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