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男女之间恋爱并不是奸淫狗盗的事情,互相定终身以及发生性关系才是。
很多现代人不明所以把这两件事混淆在一起,大发奇谈怪论,真是比古代人还封建,自动给小脑裹裹脚布了。
有名的典故:尾生抱柱。就是男子等女子不来,然后死等的约会故事。没有人批评尾生的爱情,也没有人嘲笑尾生的痴。大家反而觉得这件事挺有意义的。尾生是个好同学值得表扬!
王维的红豆诗,被视为爱情诗定情诗代代传颂。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也是在寻暗恋之人不遇这么一个故事。
古代对恋爱并不排斥,而是要求未婚男女们发乎于情,止乎于礼。意思是情感在男女之间产生后要受礼节的约束,不可以随便的云雨搞出小娃娃来。
不然那么多口口相传的爱情故事、爱情诗词从何而来?
就红楼梦原文本来说。
张金哥和守备之子两个的婚约已经已经被父母解除了,但张金哥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话嫁给有权有势的李衙内。
红楼梦文本里大赞张金哥知义多情,又称守备之子不负妻义。
脂批也称颂张金哥是老鸦窝里出凤凰。
如果恋爱就是丑事,曹雪芹固然更有慈悲之心,有可能替张金哥二人遮掩,脂批为什么也对此大肆赞扬?
元春探亲的时候,点了四出戏,其中《乞巧》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什么是爱情故事别问我,问白居易为什么在长恨歌里说他们俩是爱情故事。《离魂》是牡丹亭选段,描述杜丽娘为爱离魂,追寻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元春难道也是奸淫狗盗之辈?这是皇家贵妃省亲,显然不会和乡野山村一样胡乱点戏看个乐呵。至少是拿得上台面的戏才能点出来。
王熙凤生日的时候,大家一起看《荆钗记》。基本上内宅的人都在这里看。林黛玉还据此批评王十朋不通。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荆钗记》还是爱情故事,而且宝钗也在看。
宝钗也没有觉得这部戏不妥啊!
贾母批评《凤求凰》里说得也是小姐想终身大事这一案。如果贾母特指恋爱来批驳,紧接着贾母就点了一出《寻梦》。
《寻梦》依然是牡丹亭选段。
再次提醒。牡丹亭是描述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牡丹亭词藻及其华丽,读来口齿犹香,建议大家空了可以看一看。真是特别好。
《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并列中国四大古典戏剧其三。这三部戏剧说得都是爱情故事。我的天啊,难道当时的全国老百姓都是爱看人谈恋爱的奸淫狗盗之辈?
全国人民答应吗?
就是林黛玉在知晓贾宝玉的情意后反应是又喜又惊又悲又叹,也没有觉得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可怖。
反而伤感于自己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脂批看到这里就很感动,说我要哭了,我要哭了,别拦着我。这是红楼梦作者同时代人看到爱情故事的最真实反应。
普天下才子佳人英雄侠士都同来一哭!我虽愚浊,也愿同声一哭。
这也再次证明,男女之间如果没有发生实质性的云雨关系,即使有了感情,只要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基本上普通大众都是比较理解尊重的。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脂砚斋,这么喜欢看be结局爱情故事,还要跟着哭。
薛宝钗为什么会觉得林小红是奸淫狗盗之辈呢?这个我在好几个答案都说过了,林小红压根不屑安守奴婢阶级,她就是想要找各种机会往上爬,超越自己的阶级。
这在薛宝钗这样的儒家淑女眼中,是僭越。她的理想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守本分,都能在自己的地位阶级下做到最好,达成一个美好的人间事实。所以她对林小红这种不择手段试图超越阶级的人物很不以为然。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她唯一感到可惧的时候,也是在贾宝玉送旧手帕的时候。这时候她是觉得这事有点可怕了。
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
也只有一点点可怕,可怕在于私相传递。这里林黛玉并没有打发人再送一方手帕给贾宝玉,因为这就是交换信物,私定终身了。
浅显直白的话说就是:谈恋爱可以,不能亲亲抱抱举高高。男女之情有感情可以,婚姻必须由父母决定。互相喜欢可以,不能婚前发生性行为。
这点好像在我们父辈也是认可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回家问问。
如果家里有太奶奶、太姥姥的话,也可以问一问以前的风俗礼仪。我小时候就趴在太姥姥怀里听了不少这种故事。基本都是某男某女怎么看对眼发生了感情,但又谨守礼节求得父母之命结成姻缘婚后才生小娃娃的故事。
与《红楼梦》同时期小说《三言二拍》里有个小故事《一箭姻缘》,讲述的就是俊卿女扮男装读书和同窗发生感情的故事,B站里就有视频,有兴趣的家人们可以去看一看。
很多人说古代人怎么样怎么样,其实即使在同一时代,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对同一件事的态度都可能不一样。
典型如江西彩礼、潮汕生子。
那么后人再看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他们难道会觉得我们是一定要几十万彩礼才能结婚、必须要生儿子才行的时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