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写了一本书--《过的刚好》,写的不错,有滋有味。在这篇文章的自序中,老郭说到:万幸,我一直在做我喜欢的事情。看到这句话,我依稀在那看过、听过,好像各行各业成功人士都说过类似的话,尤其是作家、文人。他们坚持下来了,所以成为了各行业的佼佼者。
是啊,谁不想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既有激情,又开心,最关键还有钱拿。
想归想,能这样的人才有几个啊?现在的土壤能长出几个棵好庄稼,已属惊喜了,人人这样,白日做梦。
大多数人还是从事并非喜欢,而又不得不做的工作,没有办法,迫于生计。
记得我初中的时候爱画画(其实画的不怎么的),还和同学一起参加了美术老师的专训班,以报考美术专业做准备。最后遭全家反对,家人觉得我若学画画,毕业出来不好找工作,不饿死也得饿半死。最后我学了计算机应用,同学上了师范。毕业后,我从事建筑质量管理工作,同学去学校当了老师。再后来,我们都考了公务员了。不仅我们两个是这样,我身边的人基本都这样,觉得稳定、安全、保障重于个人志趣,收入高低才是我们选择干什么的第一选择。
我们为什么把报酬看的比个人兴趣重要?思来想去,是不是和我们的教育也有关系。比如,我们经常为了让孩子听话,去做一些我们认为对的事情,就用奖品奖励来激励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会不会已经忘记做事本身的乐趣,而是为了报酬。其实我们成年人何尝不是这样,经常被单位这样的驱使者。那么,仅仅为了报酬而做的工作,能激发出我们内心的热忱、活力和潜质吗?
我想是不能的。
我们都希望、愿意去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用心、才有激情、才会投入、才会创新,当然我们也会快乐。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不用再为孩子高昂的教育经费而劳神,不用再担心支付不起巨额的医疗费用,不用再为自已的生活保障而操心,贫富差距没有大到让我心里失衡、眼红耳热。那么,我们也可以不以报酬来择业,我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从而体现我们人生最大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回馈于社会。
真想那一天能快点到来,我也能说一句:万幸,我一直在做我喜欢的事情!
可是,那一天,还离我们多远呢?
最后摘老郭自序《人在江湖》中的一段,草草了尾吧。功名富贵,人间惊见白首;诗酒琴书,世外喜逢青眼。巿争利朝争名,伶逐势恶逐威。且看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潇湘雨、彭蠡烟、广陵涛,奇观宇宙但赏何妨?我争者人必争,极力争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极力让未必失。真放肆不在饮酒放荡,假矜持偏要慷慨激昂。万事留一线,江湖好相见。